卫战胜 2016-01-21 15:21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普惠金融可能是7000万穷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催化剂。只有普惠金融才能激发穷人创新创业的热情,唤醒他们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发扬和创新,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更高水平新均衡的关键。国务院近日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规划提出,鼓励大型银行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这个机构一旦成立,会冲击一大批小银行的利润空间。
融资/并购 | 转发(0) | 评论(0)
卫战胜 2012-02-06 01:54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德国许多装备制造企业已经相当成熟,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度过了生命周期的顶峰,进入缓慢下行周期,而其中的一小部分已静茹衰败,标志就是申请破产保护。
卫战胜 2012-02-06 01:53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德国的许多种小装备企业是家族式的企业,有几十年甚至超过了百年的历史,拥有著名品牌,但多面临后即无人的状况,子女不愿意接父辈的班,从业于装备制造,因此希望通过兼并重组保住百年企业,这样是一种无奈之举。
相比之下,世界经济危机却给中国企业打开了接触,融合欧美世界优秀企业的大门,技术领先,工艺精良,管理严格的德国中小企业具有很大投资价值,与具有成本和市场优势的中国企业有着非常大的互补空间以及资源中和配置带来的协同效应。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时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是调整转型的关键,而跨国并购则是掌握核心技术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新途径,当前的机遇对于中国企业十分难得。
2008年9月国资委李荣融就明确表示,鼓励中国企业大量走出去收购欧美优秀企业。《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予以重申,这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
卫战胜 2012-02-06 01:52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国际间的相互并购是国际经济领域的一种常规活动,过去我们很少参与,实际上完成并购就取得了企业的经营运作权(包括技术所有权,国内有人认为得不到并购企业对方的技术,是一个误区)
至于被收购方的员工能否在并购后为我方认真服务,这也是国内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曾经组织对方员工进行座谈,他们表示关心的是三大问题:一是会把企业搬到中国;二是会不会要他们改行;三是会不会中国派出大批人员过来顶替他们的工作岗位。
未来几年,跨国并购将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实际,有实力,有国际化战略和并购意向的国内企业,应该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今早实施扩过并购行动。
卫战胜 2012-02-06 01:51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对于跨国并购,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不在欧洲(德国)并购的风险比在那里并购的风险更大。
卫战胜 2012-02-06 01:45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我高度赞同中央企业到国外实施跨国并购,这将迫使中央企业进行深刻地改革,这就极大地推动中央企业的相对创新。而且实施跨国并购之后,中央企业就成为了跨国企业,甚至可以将总部设到国外,这将使得中央企业有更大的改革自主权。这对于促进中央企业深化改革意义重大。
融资/并购 | 转发(0) | 评论(1)
卫战胜 2012-02-06 01:28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目前,日本、韩国之外的东亚国家,对我国大企业的跨国并购基本持欢迎的态度,虽然可能由于官僚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诸多限制我国大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因素,但大趋势是跨国并购的环境越来越好。跨国并购是市场方式解决资源瓶颈问题的有效模式。
卫战胜 2012-02-06 01:26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司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和法规,改革对外担保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提供的融资性担保中实行预约管理,同时要简化对外担保审核程序,为境外投资企业后续融资提供支持。这一条说明把外汇储备用在跨国并购上的可能性是有的。
卫战胜 2012-02-06 01:18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中国企业在跨国投资过程中最希望获得的是本国财税和金融政策的支持,39%的企业认为需要加大财税政策对海外投资的支持力度,35%的受访企业认为需要加大金融政策对海外投资的支持力度。
卫战胜 2012-02-06 01:17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显然是这一次中国所采取的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并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初步建立了支持走出去的政策服务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
中国企业须重视利用各种投资服务手段进行商业评估和分析,既要有刀口舔血的勇气,也要量力而行地开展对外投资。
卫战胜 2012-02-06 01:16 于 北京 通过网站:
现在中国企业“不差钱”,但不知道如何整合并购对象,不了解当地政策、劳资关系,甚至是跨国行销业务,说到底,中国人管外国人经验还不够。
中国贸促会呼吁中国企业一定要按照国际规则来操作,在国外的商场,双方即使彼此不认识,也能通过良好的银行信誉记录来谈成生意。国内企业应该进一步规范自己,改掉一些不好的东西。
西方主要经济体至今尚未走出经济低迷,国际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劳资纠纷日益突出等等。这些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增加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的风险。
数据显示,在已对外投资的企业中,过半的企业投资额少于100万美元。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只有10家,仅占对外投资企业数的1%左右。尽管近年来国内大型企业特别是央企已开始在跨国并购领域里初露头角,但目前国内企业最为常见的境外投资方式仍然是设立国外代表处和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