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根本性转变

  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江泽民同志2000年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谈到“三个代表”问题,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对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两个根本转变”是指: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根本转变”,一个是在强调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个着重指明生产力如何发展,两者是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它们都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而都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暴露。针对长期以来人们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点,邓小平在1979年就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92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活力大大增长,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是分不开的。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的创举。社会主义经济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在改革进入攻坚的时期,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尽快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成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进程,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市场规则,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经济增长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由增长速度、增长内容、增长机制等共同组成。通常,人们把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对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称为经济增长方式,其本质内容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或表现形式看,经济增长方式的分类和内涵是不同的。马克思曾把经济增长方式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从经营的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指的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实现经济增长,它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指的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改善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它要求在人力资源利用上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物质资源利用上不断降低物耗水平,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在财力资源的利用上不断提高投资收益率和资金利用效果。经济增长方式是与国家的基本国情、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经济体制密切联系的。我国建国初期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高积累、高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对改变落后的生产力面貌、增强国家实力、缓解供给严重不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技术进步缓慢,生产工艺设备落后,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差,附加值低,使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通货膨胀严重、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大、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也都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各项决定因素正处于快速变化之中,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融合程度,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的累积,已经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一种客观必然的趋势,并对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显著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是有效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促进生产力大发展的迫切需要。(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编辑/发表时间:2009-04-13 07:21
编辑词条如何编辑词条?)                          历史版本

资料出处:
贡献者:
白贵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