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奇异梅

 

      梅花篆体的发展历经了七朝的风雨沉浮。早在商朝时期残存的古陶器上,就刻有“南无阿弥陀佛”的梅花象形文字;汉代的梅花篆字成为了欣赏收藏佳品,著名书法家林和靖曾留下“省躬识诫庞增抗极”名帖;到了唐王李世民即位,京城出现了“梅花大侠”闹京都之事,皇宫玉玺被盗,留书梅花三朵,皇帝大怒下令将所有能写梅花篆字之人一律缉拿;直至元明两代才重见天日,可是到了清末,这种艺术形式又渐渐失传了。历史上“梅花篆字”经历了商、汉、唐、宋、元、明、清诸朝的风雨沉浮。早在商朝时的古陶器上,就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汉代,梅花篆字就成了收藏佳品。它以“远看为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为一体,字体刚劲有力”为特点。古人爱梅、赏字的习惯,赋予了“梅花篆字”遒劲、淡雅的文化内涵,也使之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的一块活化石。

     张东金 著名书法家,男,汉族,1954年生于中原故都,居曰虚怀阁。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特邀研究员、中华奇异梅(梅花篆字)研究学者、中国书法研究会研究员、北京长江书画院顾问、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其自幼深受诸名家启蒙,五十余载遍临颜欧王柳名帖,寒暑不辍,以巨幅狂草为擅,以梅花篆字为痴,以斗方隶字为精,以信手行书为常。其书风古朴苍劲、格调极雅。曾有名家评曰:草若奔狂、梅若钢骨、隶如端坐、行如军操,深得古书之法意,承先人笔锋龙虎之气,一点一横中亦朴亦拙,其虽无佛禅释义高深,亦有高风亮节之雅。各类作品被各界人士、纪念馆、收藏家展览、收藏,亦有数幅“虎”“ 寿”“ 龙”“ 福”等巨幅作品流于海外。其曾被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美国联邦教育文化基金会、世界华人联合会等机构授予“国际书画艺术家”称号,作品先后被《全国书画精品选集》《当代书法珍迹》《中华传世书画鉴赏》《中国记录年鉴》《中国当代书画精品荟萃》等收录。

编辑/发表时间:2009-12-19 18:00
编辑词条如何编辑词条?)                          历史版本

贡献者:
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