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销售法

 

    你能想象你去侮辱一个客户,他反而会买你的商品吗?完全有这个可能。
    有位朋友,去北京出差,没事时跑到北京的汽车销售市场,在一家店里,他看到了一辆悍马车,上去要拉开车门看看,店里的销售员说,这东西可贵了,买不起就不要看了。我这位朋友虽然自己也有车,但是悍马他的确买不起,于是要离开这家店,这时从外面进来了几个人,穿着倒也普通,也要看悍马车,那店员还是说买不起就不要看了,进来的几位勃然大怒,把他们经理叫出来,问经理这里一共几辆悍马车,经理说有两辆,这几个人说全要了,接着就破口大骂那个店员兼教训那个经理,我的朋友就在旁边看到了这一幕。
    我朋友虽然没说自己,但我想那店员不让他看是,他心里恐怕是非常气愤的,只是不愿说出来,后来看到店员挨骂,他的心里可能要舒服一些。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我听到的有不少了,我的一位女同事告诉我,她的一位朋友也曾经要试穿一件衣服,结果售货员说很贵,不要试了,结果也是买下了衣服,口头批评了销售员。
    大家恐怕对这样的事例并不陌生,很多人都听说过甚至亲身经历过。和那些销售理论相反的是,感觉自己受到侮辱的顾客反而更有可能购买了商品,为是否掏钱犹豫不决的人听到销售人员瞧不起自己的话,就不再犹豫了。这种消费要说其实是非理性的,但是为什么侮辱能够有效地促进消费呢?这个问题还是留给那些心理学家来回答吧,我是说不清的,我只能把自己看到的现象说出来。按我的观察体会,人们总是对侮辱极端敏感的,一方面是尽可能的避免,比如有人收入较低,他可能会避免进入那些卖高档商品的地方,恐怕也是担心受到上面说的那种轻蔑。另一方面如果受到了侮辱,他要尽量证明自己不是对方侮辱的那样的人,比如你说我没钱,我就掏钱让你看看,然后再反过来批评那个侮辱自己的人,这样心里就会平衡了。
    如果自己确实没钱,那基本上只有一肚子的愤怒离开了。也许有人担心,那些人一肚子气走了,会不会以后有了购买的实力,也不会来买我的商品,这就很难说了,至少中外的影视作品中不是这样,我们在影视中往往看到那些受到某个地方侮辱的人,在若干时间后,或者变成富人了,或者有了神奇的武功,或者有了超能力等等,片子的结尾他又回到了当初受辱的地方,要报复。按照这种逻辑,那些因自己穷离开的人变富后,更有可能又回到你这里,疯狂购物来摆脱受辱的心理,这是你只要腿勤些,嘴甜点,多巴结他点,他就爽死了。
    侮辱销售法更适合那些奢侈品或者高档商品,以中国之大,冤大头之多,这种方法一定会有用武之地的。不过要给那些用此法挨骂的销售人员多一点经济补偿,他们可真的不容易啊!
                                                               摘自《路透博客》 曹豫生
(图)有还是没有?
编辑/发表时间:2010-06-02 16:50
编辑词条如何编辑词条?)                          历史版本

贡献者:
洪石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