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金融

 浅谈区块链金融

  区块链金融,其实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区块链是一种基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通过在分布式节点共享来集体维护一个可持续生长的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释义

区块链金融,[其实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区块链是一种基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通过在分布式节点共享来集体维护一个可持续生长的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技术

应用此技术可以解决交易中的信任和安全问题,区块链技术成为了金融业未来升级的一个可选的方向,通过区块链,交易双方可在无需借助第三方信用中介的条件下开展经济活动,从而降低资产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成本。

 流通

普银集团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浏览器中不仅有区块链商城,更有可以将资产数字化的创始区块,所有资产都可以通过第三方评估征信系统的鉴定和数字资产加密形成代币,普洱币作为数字本币可以实现与代币的兑换,再通过行权提货完成交易,而这笔交易也被记录在了区块链上,无法篡改。

区块链就是把加密数据(区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叠加(链)生成的永久、不可逆向修改的记录。

想象一个封闭岛国的房地产市场,只允许岛民购买和出售岛上房屋;所有交易记录都有岛国唯一的地产中介进行打印和保存(因为其他人没有打印机)。每座房子的产权交易记录都是一条信息链;房子过往每一次交易的信息按照时间顺序形成了一个链条。假如每份纪录都被锁在一个独立的信箱里,只有房屋所有人拥有钥匙;新的交易记录可以被塞进信箱里,成为信息链的最新一环,但是一旦塞进信箱里,纪录就不可以再被取出丢弃,或者被修改。

此时,这所有信箱合起来就是一个非数字化的区块链--信息加密,每个秘钥持有人仅可以看到或者授权他人看到自己房屋的交易信息;而每次给房屋添加交易信息都是永久不可逆的过程。不会丢失,不能修改。

再想象:如果岛上并没有中介,而是每家各有一个打印机和一面对应岛上所有房产的信箱墙,各家人依然只可以打开自家墙上跟自己房产有关的信箱。如果每次有一座房子被交易,交易人要跑遍岛上所有人家,给对应的信箱里添一页纪录。那这时候,即使有几家发生了火灾,丢掉了交易纪录,或者有人偷偷把自己家信箱里的纪录撤换掉,整体交易记录也不会出现偏差--居民只要在每次交易之前拿出每个人那里保存的交易记录副本,根据多数原则确定统一的交易历史,并纠正错误的副本,就可以在无监督的情况下运行区块链。这也就是常常被与区块链混为一谈的另一技术:分布式账本(distributed ledger)。

 区块链是一种可以完全改变金融系统底层设计的技术,因为可以实现所有市场参与人对市场中所有资产的所有权与交易记录的无差别记录,所以可以完全消灭掉清算和托管这些在交易前中后进行所有权确认的中间环节;另外,区块链作为一种电子信息记录,可以结合计算机算法实现交易的自动化,即智能合约。区块链结合其他金融技术有许多衍生应用,每种均可以将一类市场中介替代。区块链之于金融服务,如同TCP/IP之于互联网:一旦底层标准得到认可与普及,类似比特币和R3的具体应用将会出现在金融服务的每个角落里。

区块链金融正呈现一个越来越火的趋势,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高大上的技术,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也是很简单的一个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证券市场是区块链非常适合的应用领域,两者之间的契合度非常高,传统的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这四大机构的协调工作,才能完成证券的交易,效率低、成本高,且这样的模式造就了强势中介,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障,而区块链系统就可以独立地完成一条龙式服务。全球金融证券机构都已在探索这方面的应用。

证券登记与发行是证券交易市场的基础。区块链将利用区块链账本的安全透明、不可篡改、易于跟踪等特点,对证券登记、股权管理、证券发行进行数字化管理,使其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不过,区块链在证券登记发行上的应用存在法律合规问题、投资者匿名监管问题、区块链上数字证券与现实世界价值对接等等问题。

1)区块链支付钱包的基础是去中心化技术,即交易双方不再需要依赖一个中央系统来负责资金清算并存储所有的交易信息,而是可以基于一个不需要进行信任协调的共识机制直接进行价值转移。由于建立一个可靠的、中心化的第三方机构需要庞大的服务器成本和维护成本等,并且一旦受到攻击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危。而去中心化方式在省却了这些成本的同时,其系统的每个节点均存储有一套完整的数据拷贝,即便多个节点受到攻击也很难影响整体系统的安全。因此对去中心化模式而言,其本身的价值转移成本及安全维护成本都相对较低。

2)跨境汇款场景,由于其在全球范围内仍缺乏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不同国家之间还存在文化、政治、宗教等因素的差异,类似区块链技术这一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模式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但是具体的技术路线和实践效果仍然有待观察和检验。

3)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将区块链上数字资产流动与现实的现金支付相连接。区块链支付从功能上类似于GoogleWallet和支付宝钱包,但由于其建立在去中心化的P2P信用基础之上,她超出了国家和地域的局限,在全球互联网市场上,能够发挥出传统金融机构无法替代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价值传递的作用。这就是吴晓灵院长所说的从信息到价值网络的区块链信用体系。每个人的密码学钱包,就可以发展成一个”自金融”平台,她可以P2P的支付、存款、转账、换汇、借贷以致全网记账清算,可以通过比特币、以太坊和瑞波币等这样的智能货币系统发行自己的金融合约产品和信用借条。

4)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并非是人民币等法币的直接对手,其更类似于支付宝一类支付系统,是对人民币等法币的补充,相当于国际跨界支付的一种中介信用。

5)区块链支付体系构建的基础就是电子支付,其优势是解决了跨境支付的不便利和交换成本极高的难题,而在主权国家内部地区的支付和交换中,法币依然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

6)布比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区块链服务商,在区块链技术平台方面取得多项突破,能够满足数千万级用户规模的场景,并且具备快速构建上层应用业务的能力。 布比区块链平台分为基础框架层(BubiChain)和应用适配层(Bubi Application Adaptors)。 基础框架层?基于布比协议簇,包含布比账户、布比账本、布比共识、P2P组网四个可插拔的基础模块。 应用适配层?提供上层应用所需的功能组件(资产、事务、合约等);提供账户体系所需的私钥保存与管理;提供运维管理所需的可视化工具(配置、监控、数据分析、区块链浏览器等)

  2、区块链支付的挑战与愿景

  毫无疑问,区块链技术可以为跨境支付提供解决方案。简单的复杂的都有。可以弥补现有跨境支付中的体验问题。但是,区块链跨境支付还是存在一定挑战的。五个挑战:第一个挑战,道德犯罪。道德犯罪根源是区块链匿名机制,建议在跨境电商的支付结算中可以要求交易主体要实名认证。匿名机制使得用户的货币被盗后难以获得法律保障。第二个挑战,是不同国家外汇管理的政策的不同。有的宽松,有的严格管制。平台自然也会受到影响。第三个挑战:各数字货币总量有限,在跨境交易中会遭遇“上限”的挑战。第四个挑战: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两股力量的挑战。第五个挑战:社会成本上升带来的资源性挑战。区块链系统需要大量”矿机”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交易处理会消耗整个网络的算力和能源;分布式存储也会大量占用众多节点的带宽和设备。区块链金融是不是很简单?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现实当中的应用会越来越接地气,而人们对于区块链金融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

发展区块链金融是贵阳经济发展大势所趋

  来源:大洋网 2016-12-08

也许很多人还没有听说过区块链,但说到比特币,估计每个人都知道。区块链是比特币的核心技术,而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最出名的一个应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共享经济、物联网甚至房地产都存在无限的想象空间。区块链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终极形态。

贵阳市政府一直致力于以大数据为基础,不断的加大普惠金融、征信数据、区块链金融等新金融产业的培育力度,推动传统的金融业向大数据金融产业升级发展,加快形成大数据金融聚集发展的格局。不仅引入了国内外多家区块链技术的相关企业,更吸引了国内外优秀的区块链技术团队将其整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贵阳在区块链应用场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管理扶贫资金、为探索区块链技术举办大型论坛、“全球区块链联合发展组织”落户贵阳、与普银集团合作共同成立区块链金融贵阳总部等,其中与普银集团的合作将成为贵阳经济发展的强劲助力。

普银集团紧跟国家新金融经济政策,提出以加密数字资产对应发行数字货币本位制货币理论体系,并以藏茶为本位数字资产建立本位制数字货币创世区块。并自主研发区块链浏览器客户端,立足改善民生,深化金融创新,将区块链用简单的交换形式实现应用的普及。

普银集团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浏览器中不仅有区块链商城,更有可以将资产数字化的创始区块,所有资产都可以通过第三方评估征信系统的鉴定和数字资产加密形成代币,普洱币作为数字本币可以实现与代币的兑换,再通过行权提货完成交易,而这笔交易也被记录在了区块链上,无法篡改。将资产规整到区块链上,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达到资产置换和提升流通的目的。

普银集团区块链浏览器的研发加速了全球经济的共享和发展,让我们翘首以待普银集团区块链金融贵阳总部在区块链上浴火重生的更普惠、更智能、更实时、更跨界的未来金融!

 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的终局

本文是《区块链:新经济蓝图》一书的序言,作者肖风,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发起人。肖风博士,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万向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联数据股份公司董事长、及通联支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肖风博士拥有超过20年的证券从业经历和资产管理经验。其创建的博时基金公司,是目前中国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

近期,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主办的2015首届全球区块链峰会将于10月15、16日在上海举办,《区块链:新经济蓝图》一书将会作为“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丛书”的第一本在会上发布。

本文对于区块链的介绍简明易懂,在书籍还未正式发行之前,先睹为快。

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的终局近期的《福布斯》杂志中文网上有一篇文章说道:没听过区块链?你可能对互联网金融知之有限!

这可绝对不是标题党的作为。在互联网金融几乎都快泡沫化的中国,关于世上是否真有互联网金融的争论,居然还能像沉渣一样时不时的泛起,也难怪有人要作此提醒了。其实,我们在中国看到的任何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或商业模式雏形,都发源于欧美,无一例外!只是他们不叫互联网金融,叫FinTech,金融科技! 如果美国驻华大使给你一张中文姓名的名片,你可千万不要按中文拼音去美国查人!在FinTech中,目前最热闹的就是区块链技术了。据报道,全球主要的金融机构甚至纳斯达克交易所,已经或马上要建立区块链实验室,以试验区块链技术在各种金融场景中的应用。花旗银行甚至在内部发行了自己的数字货币“花旗币”。瑞士联合银行(UBS)在区块链上试验了20多项金融应用,包括金融交易,支付结算和发行智能债券等等。

有人预言十年之后互联网金融会消失,因为届时互联网金融如同互联网一样已经融入世界,万物互联,化为无形。我一直在想象,那个时候的互联网金融会是怎样呢?《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到答案。

我们都知道,信任是世界上任何价值物转移、交易、存储和支付的基础,缺省信任,人类将无法完成任何的价值交换。最初人们靠血缘和宗族来建立信任,接着人们靠宗教和道德来建立信任,后来人们靠法律和组织来建立信任,否则人类社会无法完成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转移和交换。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数字化,随着互联网由传递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信息互联网向传递价值、降低价值交换成本的价值互联网进化。人们开始尝试通过数学算法来建立交易双方的信任关系,使得弱关系可以依靠算法建立强连接,让一些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前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价值交换活动成为现实,这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在价值交换领域的一个重大进步。其中,金融交换活动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应用。

 区块链本质上就是交易各方信任机制建设的一个完美的数学解决方案,而比特币就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伟大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原理来源于一个数学问题:拜占庭将军问题。该问题的背景是,东罗马帝国时期,几个只能靠信使来传递信息的围攻城堡的联盟将军,如何防止不会被其中的叛徒欺骗、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数学家设计了一套算法,让将军们在接到上一位将军的信息之后,加上自己的签名再转给除发给自己信息之外的其他将军,在这样的信息连环周转中,让将军们得以在不找出叛徒(找叛徒将是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解决办法)的情况下达成共识,从而能保证得到的信息和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

区块链的基本结构也是这样的。人们把一段时间内的信息,包括数据或代码打包成一个区块,盖上时间戳,与上一个区块衔接在一起,每下一个区块的页首都包含了上一个区块的索引(哈希值),然后再在页中写入新的信息,从而形成新的区块,首尾相连,最终形成了区块链。到2015年8月29日,比特币区块链上共有372016个区块,总数据容量40G,算力400P(也就是400千万次浮点计算),目前我国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算力也只有33P。区块链技术一是用纯数学方法来建立各方的信任关系;二是交易各方信任关系的建立完全不需要借助第三方;三是建立信任关系的成本几乎降到了零。这也正是我所预言的区块链将帮助达成互联网金融的终极模式的核心所在。

以区块链为基础,再加以一系列建立在区块链上的辅助方法,人们正在互联网上建立一整套互联网治理机制。包括:一,工作量证明机制(要篡改区块链上的数据,需要拥有超过全网51%的算力,这使得作伪的成本会高于预期获得的利益);二,互联网共识机制(以共识来确保正确,而无需甄别好坏);三,智能合约机制(以程序代替合同,约定的条件一旦达成,网络自动执行合约。金融活动由交换数据变为交换代码);四,互联网透明机制(帐号全网公开而户名匿藏,交易不可逆转且交易由第三方“矿工”记账);五,社交网络的互动评分机制(这使得专车司机的笑脸能换来利益而出租车司机的笑脸却不能);六,密码学公私钥匙等这些互联网治理机制正在给经典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甚至社会学带来巨大的冲击。理论结构、公司结构、金融结构都面临解构与重构的命题。

 区块链是互联网金融的底层技术架构。只有区块链技术的成熟,才能带来互联网金融的成熟。这是因为:

  1、它是数字世界里一切价值物的公共总帐本。任何数字资产的认证、记录、登记、注册、存储、交易、支付、流通,一个账本统统解决。

2、它是去中心化的大数据系统。记录、传递、存储、分析、应用,一应具有。

3、它是分布式的云计算网络,没有中心服务器。
仅比特币区块链已经拥有400P的计算能力,而这个计算能力是由全球接入比特币系统的无数台计算机提供的。

4、它是未来去中心化组织结构的基础架构。

5、它是互联网治理机制的底层协议。前述的互联网治理机制,大部分建立在区块链上。

站在区块链之上,遥想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我认为它会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它是智能化的。金融交换载体由数据变为了代码,传统金融成为可编程的智能金融。

2、它是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点对点、端到端、P2P。

3、它是算法驱动的金融,摩擦系数接近于零。

4、它是一体化的系统,身份识别、资产登记、交易交换、支付结算都在区块链一个系统上一帐打通。

5、它是实时化、场景化、7X24小时、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无缝衔接的金融体系。

韩锋博士和数字货币界(尤其是对数字货币2.0有研究)的几个同仁,计划翻译出版《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一书。为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区块链的意义,他们为每一章节都结合中国经验写了导读,拳拳之心可鉴!正值我在上海紧锣密鼓地筹备创立区块链实验室,以在中国推广区块链技术。目前中国的区块链圈子并不大,很快我们就见上面了。双方相谈甚欢,相见恨晚。当场达成以这本书为起点,以区块链实验室为支撑,未来几年出版一套区块链实验室丛书的计划。一方面借以推广这项在中国还比较陌生但未来也许会扮演终结者角色的区块链技术;另一方面也想在这可能改变历史的关键时刻,能够留下一系列的文字记录,以见证这伟大的变迁。

让我们翘首以待在区块链上浴火重生的更普惠、更智能、更实时、更跨界的未来金融!

金融圈为何人人都在谈论区块链

  作者:南方周末特约撰稿柔柯

在比特币泡沫破裂之后,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却意外成为“明星”。传统金融机构希望借助区块链技术赶超互联网企业,创业公司更是将其当作一个新的风口。

8月中旬酷暑依旧,龚鸣走入上海长乐路上的某会馆内,为自己的新书《区块链社会》现场签售。

龚鸣是国内最早一批的区块链投资人,曾参与创作了《数字货币》《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等多部区块链作品,并创办了区块链信息门户网站——“区块链铅笔”。

龚鸣对座无虚席的签售现场有些惊讶,他表示,像区块链这样小众的话题竟然也能吸引那么多听众,有些出乎意料。

除了读者,现场还有不少慕名前来的投资人,一名来自某知名科技上市公司的职员就向龚鸣递出了名片,邀请龚鸣前来公司“指导工作”。

作为新型货币的研究者,比特币满足了龚鸣对经济自由的所有幻想:去中心化、去权威化、重塑社会信用体系,龚鸣2012年就参与投资比特币,是一名资深“币圈”人。

2013年12月4日,比特币价格达到了1147美元的历史最高点,远超同期黄金的价格。在中国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火币网上,兑换价更是创下了1∶8000人民币的天价。

然而政策“黑天鹅”接踵而至,仅一个月后,中国央行会同其它五个政府部门联合发布一则名为《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比特币不具备法定货币地位。

这相当于对比特币判了“死刑”,比特币当天最大跌幅达到了惊人的35%,成交量也大幅放大,投资热钱“闻风而逃”。

泡沫破灭令所有人猝不及防,2014年2月全球最大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宣告破产。此后两年内行业似是进入“冰冻”期,根据比特币交易网站coindesk数据显示,2014—1015年间比特币价格一度降至最低177美元,与巅峰时1147美元相比跌幅达到548%。

伴随比特币泡沫破裂,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才重新被行业拿出来探讨,一些投资者认识到,比特币的最大价值并非数字货币本身,而是其背后的分布式记账方式(区块链)。

 金融圈的新宠

 

       金融圈最早开始热议区块链概念,几乎人人都在说这个词。

事实上自2009年比特币运行之日起,传统金融行业就开始了对这一新事物的观察,但并没有找到比特币与这些机构的契合点。

某银行资深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比特币完全匿名的交易特性,无法满足政府对金融持牌机构的法律合规要求,尤其是在客户资质审查及反洗钱方面的规定,监管部门无法查到比特币交易双方的任何确切个人信息,这也让比特币成为一些不法活动诸如毒品交易、洗钱的“温床”。

但传统机构看到了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架构的价值所在,于是自2015年起,各大金融巨头也闻风而动,纷纷开展区块链创新项目,探讨在各种金融场景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能性。

《经济学人》将区块链描述为商业社会的“信任的机器”。而“信任”二字就是区块链技术的最大价值所在。

通常,交易双方在互不相识的情况下要达成交易,必须要依靠可信第三方做信用背书才能完成,比如在支付中,无论是消费、转账、取款,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作为信用中介存在后,才可以顺利完成资本的转移。

而区块链技术改变了这种“中心化”的信用创造方式,通过一条条块链取代了互联网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使得交易信息都能显示在共有电子平台上,并实现随时访问,从而解决了网路节点之间的信任问题。

这一特性也被视作与金融行业“天然契合”。通过区块链,交易双方可在无需借助第三方信用中介的条件下开展经济活动,从而降低资产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成本。

2015年起,各大金融巨头们也闻风而动,纷纷开展区块链创新项目,探讨在各种金融场景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能性。

金融圈偏爱区块链技术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将从帮助传统金融业重构其底层架构,将所有的金融服务场景都互联网化,为自己增加更多的互联网“基因”。

当年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中介的崛起,依靠的是远程快捷支付功能,其技术支撑是能够在多场景下提供便捷支付的IP网络系统;反观传统金融行业,仍需要通过程控交换机来进行数据交换,对应用场景限制很大。

而区块链的优势是,通过全新的传输数据方式,帮助金融机构解决点对点的传输问题,解除对金融行业服务的场景限制,让传统金融机构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与互联网企业竞争。

2016年8月,工信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筹备会暨白皮书编写启动会”,宣布开启制定行业标准,这意味着官方对区块链技术的正式接纳。

伴随比特币泡沫破裂,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才重新被行业拿出来探讨。(视觉中国/图)

区块链如何落地“区块链概念刚出现时,币圈人并不友好,一些人认为脱离比特币谈区块链是不务正业,违背了中本聪的设计初衷。”龚鸣说。

在龚鸣看来,这类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技术信仰或是认知,而是币圈玩家担忧区块链可能对比特币投资造成分流,比特币和区块链似乎成了“二选一”的买卖。

相比仍在比特币泥潭中挣扎的同业,蒋海属于幸运的少数人。在比特币泡沫偃旗息鼓的2015年,蒋海在北京创建了专业区块链公司布比。

成立至今,布比已有员工四十多人,几乎全是技术人员,主要业务是为其它企业接入区块链技术来完成特定服务,应用范围包括数字资产、贸易金融、私有股权、供应链溯源、公式、电子发票等领域,客户多为金融企业。

他认为自己的经历是区块链行业中“最特别”的,因为大多同行是半路出家由币圈转业而来,而他是少有的“科班”出身。

2005年至2015年期间,蒋海在中科院读博士和做博士后课题研究的正是和区块链技术相近的分布式计算和网络协议。同时,蒋海一直在研究区块链的商业化路径,但当时还没有“区块链”这一说法,而是称作“去中心化信用基础建设”。

历经三年左右的酝酿,眼见比特币由盛转衰,蒋海感觉区块链的机会来了,随即创立了布比。

2016年3月,布比和阳光保险在积分领域落地了中国金融机构的首个区块链项目“数贝荷包”。这一项目通过将积分从各参与企业手中规整到区块链上,方便用户使用手里的积分,以此达到自由议价、互换、提升积分流通效率的目的。

在与南方周末记者对话期间,蒋海多次强调布比不会做数字货币生意,似乎是有意将区块链与比特币划清界线。

“每个新产业兴起的时候,都会有人想要浑水摸鱼,那些通过区块链技术发行各种数字货币进而圈钱的行为,肯定是伪区块链概念。”他说。

乍看之下,布比更像是一家IT服务公司,接受来自企业的IT系统订制需求,与市面上的软件服务公司没有本质区别。

现实中还有另一类参与者,他们链接了区块链公司和企业客户的需求,同样是区块链技术的受益者。

邵建良是新三板上市企业融都科技的副总裁,该公司主要是为金融企业开发相关交易系统,合作对象包括券商、P2P、小贷公司、产业资本类金融平台等。

“今年4月我们刚和某区块链公司进行了合作,在为企业设计交易系统的时候,将部分区块链功能嫁接到这一系统中,以此提高交易系统效率、增强数据可信度,效果还不错。”邵建良介绍。

由于尚处于发展初期,数据存储和增信是当前少有的能够被实际运用的区块链应用。

相比将数据存储在第三方如云端,区块链存储有两个明显优势:一是真实可信,作为目前最为成熟的区块链体系,比特币在每个交易节点都进行数据备份的设计原理,能够防止信息遗失或被人为篡改,最大程度保证数据的真实;二是信用增信,正是因为上述原理,企业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为自己的数据做增信,以此减少中间信用成本。

这也是区块链最最具有颠覆意义的功能之一——改变信用产生机制。

通常情况下,企业想要获得贷款或投资,必须通过第三方机构(诸如审计公司、银行等)核实经营数据后才能得到授信,此间需要付出大量信用成本。

若将数据放入区块链存储,一方面信息的多点备份让企业不用担忧数据遗失或者被篡改;另一方面数据可信度大大增强,银行或投资机构可以通过这一技术获取企业最真实的经营数据来评估风险,杜绝了数据作假的可能。

上述两种通过给其它公司做概念验证(POC:Proof of Concept)或私链定制然后收费,是目前主流的区块链盈利方式之一,但也只是区块链技术发展初级的应用场景。

正路还是邪路?

但在“概念先行”的中国互联网圈,区块链正逐步沦为一些公司自我炒作、增值包装的工具,不少此前毫无区块链研究经验的企业转身就成了区块链企业,A股市场甚至出现了“区块链概念股”一说。

但其中绝大部分公司仅仅发表了意图进行区块链研究的公告,并无实际研究成果或创新。

2016年4月,北京熟信科技有限公司CEO迢书在其个人微信公号上撰写了一篇关于区块链的文章,该文题为《区块链、大数据、P2P、普惠金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邪路》,作者从数据征信的角度,质疑区块链技术正被严重高估。

迢书指出,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数据库不仅不能解决当下征信数据数量少、质量差、相关度低的痛点,反而还有暴露用户数据的危险。他更在文中将区块链比作当下资本圈的又一个庞氏骗局,直言区块链依旧在沿用此前P2P、大数据、普惠金融“概念先行”的招数,俨然是走上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邪路”。

经过互联网媒体的加工、转载后,该文迅速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

随即,瀚德金创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曹锋撰文驳斥了上文观点,称其用“一知半解的区块链外行认识加上略显混乱的逻辑”,“得出了一个“横空出世”的重磅观点,颇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先知风范。此后,北京人民汇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立仁也对迢书的文章做了逐条反驳,指出了迢书的五个技术认知错误,包括对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误解、对比特币价值的误读以及对区块链加密技术的无视等。

曹锋承认当前区块链技术尚未成熟,并将当前区块链的发展状态与18年前的电子商务进行类比。

但技术真正成熟后,行业将会迎来颠覆性的发展,就像当年的阿里巴巴和马云,正是在不断被“捧杀”中一手建立发展了如今的“阿里帝国”。

如今,如何正确看待当前区块链出现的问题和风险,也已经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现实中发生的问题远不止一个征信,除去因应用性能低、交易频次少、技术应用生态环境缺失等技术客观因素造成的效率低下,还有被黑客恶意攻击的安全问题。

以此前轰动整个区块链界的The DAO事件为例,The DAO是以太坊上的一个众筹Dapp(去中心化应用),2016年6月,有黑客利用合约设计漏洞对该应用发起攻击,总计劫持了高达360多万以太币(按事发前价格折算约5亿人民币)。

庆幸的是,以太坊团队通过立即更新协议的方式,将其间所有相关交易做无效处理,保全了The DAO上的资产。尽管最终漏洞被修改,但很难想象,如果类似攻击发生在银行、保险等大型金融机构上,将造成多大的损失、最终是否能挽回。

这场事故不由得让人产生质疑,在底层技术逻辑和应用环节都不成熟时,是否应该将区块链过早应用到实际中,尤其是金融这一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中?进一步来说,对尚处萌芽阶段的区块链而言,过早、过分追求商业化是否对整个行业而言是一种“拔苗助长”?

按照目前的情况,已有业内预测,区块链企业层出不穷下,或将迅速淘汰一大批公司,正如当年的比特币、P2P一样,一夜繁盛后就此衰落。

“谁都不想盲目交学费”

  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的一份区块链报告显示,近两年全球关于区块链的投资数据总体呈现线型向上的趋势,截至2016年7月15日,全球共有约149家比特币和区块链创业公司获得了总计超过12亿美元的VC投资。

但实际上资本对区块链投资还未进入指数级上升状态,平均800万美元左右项目投资额度,相比当前动辄数亿美元融资的互联网企业却又显得不值一提。

肖风希望区块链能够出现一场真正的泡沫,并且最好发生在中国。“2000年互联网泡沫造就了谷歌、雅虎等一批伟大的互联网企业,这也说明只有资本的进驻,才能带来技术的快速增长;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希望区块链能有这样一场泡沫”。

在担任博时基金总经理多年“功成身退”后,肖风2011年前往万向集团旗下万向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万向控股)担任副董事长,主管集团金融业务。

肖风虽出身传统金融行业,但他始终看好金融科技领域,他一直在等待一项“杀手级”新技术的出现,其力量足以颠覆传统金融行业。

2014年比特币式微,当时已陆续有大型机构宣布投入区块链技术研究,肖风觉得自己等来了机会。

接下来就是马不停蹄的布局。2015年9月,万向控股发起建立了国内首个区块链技术开发与推广的机构——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目标是促进区块链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

同年10月,全球首届区块链峰会“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在上海召开,来自海内外近三百位区块链领域的技术极客、创业精英、学界专家、投资人、金融机构代表和监管决策者来到会上,共同探讨区块链技术的未来,而该大会背后的主要推手正是肖风。

有参会人士告诉记者,此次峰会的信息量很大,聚集了国内外多名知名区块链创业团队和项目,包括时下最为知名的几个区块链项目如以太坊(Ethereum)、Factom(公证通)、Circle等。

其中,以太坊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编写平台,开发人员能够在其中建立和发布关于投票、金融交易所、众筹、公司合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公证通主要帮助商业社会和政府部门进行数据管理和记录;Circle则是目前最大的比特币支付应用,不久前公司D轮融资还获得了IDG、百度、中金、宜信、光大等中国企业的跟投。

就在上述会议结束后不久,万向控股设立一只总价5000万美元的基金,专门用于投资全球范围内与区块链相关的项目,万向控股将作为基金的唯一合伙人。

“目前基金的投资项目就快到30家,预计会用掉3000万美元的资金。”这是该基金最新的成绩单。

这些项目大多数集中在金融领域,且多投资应用层,对底层技术的投资很少;同时每项投资额度不大,基本都在数十万美元到百万不等,属于较为前期的天使轮或者A轮投资。

对于为何只投资应用层面项目,肖风解释称,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在底层技术的标准争夺上没有太多发言权,但在开发应用方面国内企业能力很强,行业通用标准一旦制定完成,中国在区块链方面就大有可为。

肖风透露,万向对区块链行业的投资主要分为三步,首先采取广撒网的方式,挑选一批看好的项目进行财务投资,投资比例一般为5%-10%;然后在整个行业中找准1到2个重点发展方向作战略投资,其投资比例会适当扩大到20%-30%。

“最终是要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能够反哺母集团业务——金融和汽车制造的创新平台,将汽车制造和管理整体智能化、智慧化。”

尽管已有不少投资人像肖风一样感觉到了风口将近,不乏有意愿提前铺路者,但区块链在中国仍未出现各路资本扎堆投资的“盛况”。

资深互联网行业投资人老宋就是其中之一,2014年老宋就注意到了区块链,但一直说服自己按兵不动。

据老宋介绍,业内像他这样以观望为主的投资人不在少数,一方面投资者大多偏向对项目进行B轮、C轮投资,也就是企业有具体产品形态或清晰商业模式后才进行投资,而现在大多区块链公司还只是初创企业,还在天使轮或A轮阶段。

另一方面,当前区块链仍处于发展前期,好项目少、懂区块链的人更少,投资人无法辨别项目的好坏,所以还在观望学习中。

“技术路线还不明确,行业不确定性太多了,谁都不想盲目交学费。”老宋表示。

编辑/发表时间:2017-07-23 18:03
编辑词条如何编辑词条?)                          历史版本

资料出处:南方周末 百度
贡献者:
蔡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