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

塑化剂(DEHP)是指“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大量食用可能会影响肝脏和肾脏,甚至致癌。塑化剂多年来被广泛使用到食品、药品中,犹如“翻版三聚氰胺”。

塑化剂 - 基本介绍

塑化剂(Plasticizer)顾名思义就是塑料的添加物。在塑料原料加工时,添加塑化剂可以使其物理性质变为较为柔软,易于加工。依据使用的功能、环境不同,制造成拥有各种韧性的软硬度、光泽的成品,其中愈软的塑料成品所需添加的塑化剂愈多。[1]

塑化剂 - 产品分类

一般常使用的保鲜膜,一种是无添加剂的PE(聚乙烯)材料,但其黏性较差;另一种广被使用的是PVC(聚氯乙烯)保鲜膜,有大量的塑化剂,以让PVC(聚氯乙烯)材质变得柔软且增加黏度,非常适合生鲜食品的包装。

塑化剂种类多达百余种,但使用得最普遍的即是一群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另一个广泛存有塑化剂的产品是PVC制造的儿童玩具,欧盟已经明定塑料玩具中塑化剂的含量需0.1%以下,但目前台湾尚无明确规定或限制。[1]

塑化剂 - 化学性质

分子结构分子结构

种类

1.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 PAEs)是邻苯二甲酸(Phthalate acid)的酯化衍生物,是最常见的塑化剂。
下图左为邻苯二甲酸的结构,下图右为邻苯二甲酸酯的结构

2.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是具些许芳香气味或无气味的无色液体,中等黏度、高稳定性、低挥发性、成本低廉、低水溶解度,但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中。

3.邻苯二甲酸酯类在日常及工业上被广泛使用,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为最大宗,占塑化剂产量的四分之三,其次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1]

化学性质优缺点

塑化剂优点

由于PVC本身是硬质的物料,添加塑化剂后,可使得塑料成品具有柔软、易于弯曲、折迭、弹性佳的性质而易于塑形,也因此黏性较PE保鲜膜为佳。此外,女性经常使用之香水指甲油等化妆品,则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定香剂,以保持香料气味,或使指甲油薄膜更光滑。

塑化剂缺点

1.保鲜膜由于添加了大量的塑化剂,并非以化学键键结于聚合物中,所以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因素如温度、使用时间、pH值的影响而释放到环境中。即使与食物接触时并未加热,塑化剂就有机会渗出到食物中,尤其当接触的食物是表面具非极性油脂的鱼肉时更易「溶」出塑化剂。

塑化剂 - 分解方式

塑料制品中的塑化剂释放至环境中所含浓度并不高,但在自然界分解机制所需时间可能长达数年,再经由食物链浓缩,人体无意间所摄入的塑化剂浓度,就比环境中的浓度还要高很多倍。曾有阳明大学研究学者指出,抽样调查60个人的尿液中就有90%的人检验出这些塑化剂的代谢物,足见我们该对塑化剂有更多认识才对。

结构戴奥辛结构

PVC保鲜膜使用后通常是直接丢弃,进入焚化厂后若焚烧温度不当则易产生所谓世纪之毒–戴奥辛(Dioxin),只要一点点,就足以对我们造成各式各样的文明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过敏、不孕、癌症等。[1]

塑化剂 - 人体伤害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被归类为疑似环境荷尔蒙,其生物毒性主要属雌激素与抗雄激素活性,会造成内分泌失调,阻害生物体生殖机能,包括生殖率降低、流产、天生缺陷、异常的精子数、睪丸损害,还会引发恶性肿瘤、造成畸形儿。 

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2011年5月30日,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表示,塑化剂DEHP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一个人喝一杯500毫升掺了DEHP饮料就已经超过单日食量上限,这是她30年来看过最严重的食品掺毒事件。起云剂本身没有问题,是有不良业者掺了塑化剂到起云剂配方中,才造成这次塑化剂风暴。[2]

幼儿使用后果

塑化剂的危害塑化剂的危害

1、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2、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3、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3]

危害研究

台湾专家表示,成年人长期每天喝1瓶受塑化剂污染饮料,生殖功能异常风险将增加3到4倍;体重较轻的儿童风险更增加6到8倍,另外,对孕妇风险也较高。
  
香港浸大生物系用白老鼠作研究,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专家说,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大。[4]

塑化剂 - 避免危害方法

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在环境中具有不易分解及生物浓缩特性,且环境流布广,故台湾环保署已于2006 年12 月29 日正式将其列管为第一类毒性化学物质,并已公告禁止将DEHP、DBP和邻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BBP)添加在化妆品中。
2.人体曝露在塑化剂下最多的情况是经由食物的摄取进入人体,我们可以修正生活习惯降低塑化剂的吸收,譬如在选择食品容器时,应当避免使用塑料材质,改以高质量的不锈钢、玻璃、陶瓷器为主。
3. 尽量避免食物与塑料容器的长时间接触或浸泡,降低塑化剂溶出的机会。
4.保存食品经常会使用到的保鲜膜,宜选择完全不添加塑化剂的PE、PVDC材质,并避免高温加热。
5.必需加热有保鲜膜之食材时,则可在保鲜膜上戳数个小洞,让气体可以释出,在包覆时也要避免直接接触到食物。[1]

塑化剂 - 生活来源

塑化剂的来源塑化剂的来源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普遍用于塑胶材料的塑化剂,在台湾被确认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为非食用物质,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

塑化剂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用DEHP代替棕榈油配制的有毒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但是,业内人士指出,DEHP作为塑化剂并不属于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许使用在食品包装上。     

“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但因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为塑化剂的五倍,昱伸香料公司遂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取代,加入到“起云剂”中。

塑化剂 - 危害事件

台湾黑心企业饮料包装含塑化剂台湾黑心企业食品添加剂中含塑化剂

2011年5月,“塑化剂”成为台湾岛内媒体和民众口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塑化剂,本来应该离人们生活很远。塑化剂(DEHP),大多用于塑胶材质,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台湾已将其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可是,在岛内却首次发现不良厂商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违法添加有毒塑化剂。而且,喝一瓶问题饮料,塑化剂含量即超过容许值。    

2011年5月30日,香港浸大生物系早于去年对300名香港市民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其中再抽取200名市民血液样本,发现九成九的血液样本中均验出有“塑化剂”。“这类化学物料有可能一直存在于食物中。”负责研究的浸大生物系副教授黄港住向媒体解释,由于血液化验无法追查污染源头,但某程度上反映“这类化学物料有可能一直存在于食物中”,市民进食多时也不自知,而且有关物料易被人类接触及吸收。

专家称,“塑化剂”以往只会在幼童的玩具、指甲油或医疗仪器中,发现含有微量“塑化剂”,但想不到有人故意将之添加到食物中,他形容该事件犹如“翻版三聚氰胺”。 [5]

 

台湾事态

 2011年4月,有关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含有DEHP,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追查发现,DEHP来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内。昱伸公司是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货商,目前涉案的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已被收押。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表示,起云剂原本是合法食品添加剂,常用于运动饮料、果冻等食品饮料以帮助乳化。但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比三聚氰胺还毒,吃下肚后不会立刻排出。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指出,这应是全球首件DEHP污染饮料案例,污染规模为历年罕见。 

由于影响范围大,台当局由“卫生署”等组成跨部门应变小组,全力追查污染食品的来源及流向。随后,岛内食品药品管理机构确认,悦氏等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已遭污染。 
有毒塑化剂风暴震动全岛,且似有滚雪球之势,不断延烧。 

截至5月27日,有毒塑化剂风波牵涉到岛内厂商近200家,使用过遭污染原料的制造厂商95家,商品多达130种。28日,台“行政院”官员透露,“卫生署”发现新北市土城区的宾汉香料化学公司,也疑似在起云剂中掺入与塑化剂同类的可塑剂(DINP),而且影响层面比昱伸更大。 [6]

2011年5月29日中午的调查数字显示,全台可能受污染产品已近500项,甚至连幼儿使用的感冒糖浆都传出含塑化剂,让许多民众特别是家长们提心吊胆。 有分析称,这起事件势必重创台湾食品业,相关损失恐高达千亿元新台币,特别是健康食品及饮料业的损失将最为惨重。 

台卫生部门宣布5月31日为终止黑心起云剂行动日,由各地卫生局会同检调单位,到各大超市、便利店清查问题食品是否已经下架。同时,卫生部门将检讨加强食品添加物的管理,要求业者加强每个环节的品管,确认不含黑心原料。

塑化剂 - 卫生部将塑化剂列入违法添加剂名单

卫生部1日晚紧急发布公告,公布第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名列其中,这意味着塑化剂将作为卫生监管部门今后的监督管理重点之一。2008年以来,卫生部已相继发布5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苏丹红、罂粟壳、敌敌畏等均名列这份黑名单。卫生部官员此前曾表示,公布这些曾发生过食品安全问题的物质名单,目的就是要减少和避免食品安全事故反复出现。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主要包括: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

邻苯二甲酸二苯酯、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

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XP)、

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

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

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DMEP)、

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DEEP)、

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DBEP)、

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BMPP)

等。
 

编辑/发表时间:2011-06-02 07:45
编辑词条如何编辑词条?)                          历史版本

贡献者:
魏平均于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