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人寿

   大都会人寿

  一、基本概况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都会人寿”)是由美国大都会集团下属公司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而成。凭借美国大都会集团在保险业的丰富经验以及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深刻认识,大都会人寿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和专业的保险方案。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都会人寿”)是由美国大都会集团下属公司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而成。凭借美国大都会集团在保险业的丰富经验以及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深刻认识,大都会人寿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和专业的保险方案。大都会人寿通过顾问行销、银行保险、直效行销和团险等多元渠道,为全国各地超过二十多个城市的消费者提供人寿、健康、意外及储蓄型保险产品等保险服务。

  凭借在保险业的丰富经验和全球资源及愿景,大都会集团成为全球领先的寿险公司和员工福利提供者,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世界级产品和服务。在过往的几年间,大都会人寿向信赖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坚实保障。我们在中国的成功是基于多年的专业经验,卓越的领导力,稳健的投资和创新的产品及服务。未来,我们还将不断努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专业财务分析工具帮助客户更好地了解自身财务状况,为客户定制个性化的财务规划。

  截止至2013年12月,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已在24个城市,共计10家分公司开展业务。未来,我们计划拓展到更多的城市,将我们的版图不断扩大,逐渐遍布中国的各大城市,建立全国的保险服务网络。

  二、法定资讯

  法定名称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

  27.2亿元人民币

  注册地:

  上海市黄浦区黄陂北路227号中区广场11楼01-12单元和15楼01-12单元

  成立时间:

  2005年8月10日

  营业执照注册号:

  310000400435364

  法定代表人:

  宁黎明

  经营范围和经营区域:

  在上海市行政辖区内及已设立分公司的北京市、重庆市、广东省、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福建省(不含厦门)、大连市内经营下列业务(法定保险业务除外):

  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

  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

  客服电话和投诉电话:

  400-818-8168

  各分支机构营业场所和联系电话:

  经营的保险产品目录及条款: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产品目录

  原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产品目录

  原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产品目录

  公司价值观

  客户第一

  关心和尊重客户是我们开展所有工作的核心。这一理念不但树立了我们的工作目标,塑造了员工的精神文化,还可以对我们的股东和社区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

  追求卓越

  我们坚持不懈地寻找新的和更好的工作方式。作为行业的领导者,我们不断提高标准,承担风险并迅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化繁为简

  要深入了解我们这个行业的产品并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寻找更简单的方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超越他们的期望,并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

  携手共赢

  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在一起,以身作责共同恪守对诚实、正直和多样性的承诺,我们开放包容,自豪地吸收和运用来自公司各个领域的最佳理念。

  三、发展历程

  美国大都会集团创建于1863年,由一群纽约市的企业家以100,000美元筹组而成,原名为 National Union Life and Limb Insurance Company。经过五年的艰苦经营及多次重组,公司在1868年决定专注发展人寿保险业务,并针对中产阶层客户推销保险产品。由于公司的业务在被称为「Metropolitan(都会区)」的纽约市最为成功,故此以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命名。

  美国大都会集团是领先的保险及其它金融服务提供商,为遍布全美的数以百万计的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包括美国财富五百强《财富》中排名前100位的88家公司。除美国之外,集团还在亚太地区、拉美以及欧洲设有直属的分支保险机构。

  凭借接近140年的经验,美国大都会集团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现为美洲、亚太区及欧洲的7000万客户提供创新的服务和解决方案,致力于帮助客户建立财务自主。2005年,伴随着集团获得了Travelers Life & Annuity 和几乎全部花旗集团的国际保险业务,美国大都会集团在成为了北美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的同时,也扩大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公司规模

  都市人寿保险公司为全世界的人们提供经济上的保证,为全球成千上万的顾客提供服务,在14个国家开设了业务负责部门、下属分公司、代表处和权利机构,遍及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地。

  发展历程

  大都市人寿保险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3年,当时,纽约的一些商人集资10万美元创立了国家及地方人寿保险公司。

  新成立的公司为在美国国内战争中由于战争伤害、事故、疾病造成伤残的水手、战士提供了保险金。1868年,经过了保险业不景气的五年以及公司大规模的重组之后,公司将主要业务放在了人寿保险上面,开始向中产阶级的市民提供服务。公司的创始人选择“都市”作为公司名称是因为他们几乎都是在纽约“大都市”取得的成功。

  新公司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19世纪70年代早期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纽约洲的30多家人寿经营不善而倒闭,只有那些大规模、历史悠久的保险公司才能继续生存下来。后面连续的几年里,政策上的倾斜迫使公司财政紧缩,在1870年底达到了低谷。

  1879年,公司负责人Joseph F. Knapp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英国,因为那时英国的工业保险业务和工人安全保险业务非常成功。由于办公场所以及维持公司做到挨家挨户推销保险业务、每周盘点5美分或者10美分等需要的费用问题,美国在当时还没有开设上述保险业务。

  引进英国的保险业务之后,都市人寿保险公司迅速地采用了英国的成功手段来为美国服务。到1880年,公司一天已经能够签署700多笔工业保险业务。迅速扩展的业务降低了保险的费用,新的业务很快就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都市人寿保险公司为在美国工厂工作的美国新近的移民提供服务,弥补了一项重要的空白。如果没有社区或者亲属提供帮助,一名工薪阶层的死亡事故会使家庭陷入突如其来的贫困。都市人寿保险公司的工业保险业务获得方便,同时也向女性工作者和孩子服务。

  都市人寿保险公司的服务成为了那些普通工人家庭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每周,劳动保护部门都要给工人的家庭打电话,保持联系,在收取保险费用的过程中,保险公司还随时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这个方法非常成果,1909年,都市人寿必须公司成为了美国国内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今天,公司的影响作用在北美仍然非常重大。

  中国公司

  1995年美国大都会集团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96年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

  美国大都会集团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期待在中国建立长期而又稳定的经营。 自1986起,先后在中国投资了近1亿美元。

  早在代表处期间,美国大都会集团就积极进行各项投资和支持中国发展的项目。如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积极游说美国国会议员;为北京大学提供赞助;关注中国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发展, 赞助由中国社会保障部门承办的住房金融研讨会等等。

  2001年12月,美国大都会集团获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筹建在华保险公司。

  2003年10月15日,美国大都会集团与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

  2004年2月4日,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获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经营许可。

  2004年2月16日,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

  2004年3月25日,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并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开业典礼。

  2005年4月28日,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正式开业。

  相关报道:

  大都会人寿中国首席执行官谭强:互联网保险即将井喷
2014-09-24

  《陆家嘴》:提到互联网金融,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P2P和“各种宝”。其实,拉平一切的互联网对传统保险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整个行业生态随之发生了变化,各家保险公司也随之调整了产品、战略。美国大都会人寿中国首席执行官谭强就此接受了《陆家嘴》记者的专访。

  谭强形容,互联网金融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锋利的刀锋斩荆披棘,但使用不当也容易剑断江湖。他曾担任信诚人寿首席执行官、董事和亚太区保险业董事,在中美两地有二十多年保险行业从业经验。

  互联网对保险的改变

  《陆家嘴》:互联网时代,保险业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谭强:互联网的确有很多传统保险业难以企及的优势,但单纯这些优势,并不能成为互联网金融可以颠覆传统金融的依据。

  在发达市场,很多保险公司已经存在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它们能够存在那么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在帮助客户关注和管理着各种风险。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保险公司必须给客户一个在风险面前非常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形象,这也决定保险公司不可能像快消品公司那样,显得那么“时尚”。

  《陆家嘴》:同时也迎来了一些新的机遇。

  谭强:对。我个人的判断是这样:电子商务、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会给传统保险业带来新的机遇。如果我们确信这一点,以更加有效的手段去研究这些新技术所带来的变化,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同时把客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那么传统保险业不但不会被颠覆甚至取代,甚至在新技术的支持下,还会展现全新的面貌。

  比如在大数据时代,保险公司把信息加以归类、分析、整理,从而得出你能服务的那些客户的产品需求,这就使科技把传统风险管理的形象变得更灵活。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但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却又都非常碎片化,如何适应各种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东西,这就非常考验传统保险公司在这次互联网浪潮中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陆家嘴》:投保的时候,消费者的习惯也发生变化了吧?

  谭强:对消费者来说,互联网的开放和平等特性决定了互联网消费者进入的不受限制。但由于对消费者信息的不完全掌握,保险公司在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时候,如何降低消费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也成为了关乎保险公司互联网业务盈利能力的关键问题。

  如果在发展初期,对互联网保险已经出现的问题不加以足够重视,不尽早地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而是任由互联网保险在“一边倒”的叫好声中随意生长的话,相信用不了太多的时间,行业就有可能不但没享受到创新带来的好处,而且还会被“创新”所累,辜负了当初鼓励和包容互联网发展的初衷。

  因此在互联网保险可能即将出现井喷式发展的“前夜”,各家试图参与其中的保险机构,均应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也都有义务为更好推动互联网保险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陆家嘴》:保险从业者习惯又有什么变化?

  谭强:保险业从业者应该达成这样的共识:试图用费用来砸业绩之路已经越走越窄,且难以为继。其实没有互联网的冲击,这种模式也不再可取。同时,对于一些高价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对于高度个性化的客户需求,我们只有在与客户建立起充分信赖的基础上,通过与客户进行一对一的互动才能启动。在这个方面,传统模式仍然保有难以替代的优势。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这样一个现状,互联网保险遇到与传统保险业务一样的“麻烦”,例如出现了销售误导、产品同质化、售后服务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保险公司当前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的同时,急于赶上潮流,从而忽略了发展模式是否清晰,制度、流程是否规范,风险控制是否到位等关键点。在发展初期,网销产品同质化、结构不合理等一些潜在的风险就已经逐渐有所暴露。

  全渠道转型

  《陆家嘴》:这些变化下,大都会人寿有哪些方面的创新?

  谭强:我们将大力出击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渠道。鉴于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及潜在的巨大市场,目前公司已设立了网络行销渠道,并计划通过创新抢占市场先机。比如“大都会人寿·爱无限”手机应用软件已正式向公众发布,通过“爱无限”,客户可以与家人、朋友分享特别信息,或存储重要的文件和珍贵的照片,从而增强大都会人寿客户的黏性,增加销售机会。

  我们将积极推进全渠道转型。根据市场需求和未来规划,公司将在未来3~5年内进行全渠道、全产品的多元化战略转型,而非单一渠道、单一产品发展。全渠道转型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采用渐进的方式。

  《陆家嘴》:全渠道转型需要打通哪些渠道?

  谭强:所谓全渠道,即在进行平台建设时,会将银行保险、顾问行销、网络行销、直销行销、团险等各个渠道通过IT后台打通,使其共享数据平台,不仅促进交叉销售,还可通过后台分析、个性化定制产品和服务抓住客户。

  《陆家嘴》:目前整合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谭强:全渠道的打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做很多工作,尤其是后台,目前这些工作还在起步阶段,短时期内会以夯实基础为主,全部打通估计要3~5年。

  网络行销渠道将成为公司各传统渠道的黏合剂,帮助所有渠道实现数字化。另一方面,网络行销渠道将推动公司的在线客户服务功能,使客户能享受数字化时代、网络时代的快速便捷服务。未来网络行销渠道将在帮助其他渠道获取名单的同时,也积极探索通过公司官网和第三方合作拓展业务。

  《陆家嘴》:全渠道打通后,能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

  谭强:能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全渠道打通后,可以进行交叉销售,更好地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前的做法可以定义为“以产品为中心”或“以渠道为中心”,而现在如果打通了全渠道,未来可以进行交叉销售,客户真正需要什么,我们可以提供什么。

  《中国经济周刊》大数据时代下的保险互联网营销

   2014-09-01

  《中国经济周刊》:题记:有人说,曾经硝烟四起的互联网江湖,从2014年开始正式从列国混战迈入“三国鼎立”的局面。百度、阿里和腾讯成为这片江湖雄踞一方的霸主。然而三大巨头被仰望的,何止是那个广袤的市场及雄厚的资金实力,还有一个更为强大的绝密武器: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袭来,险企纷纷抛出橄榄枝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目前,大多数保险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大数据”即将带来的划时代变革,从而积极探索,争做先行者。2010年,阳光保险集团成为首家保险行业建成数据挖掘系统的先驱;2011年,中再产险通过深度挖掘和数据资源开发,打造并提供行业终极赔付分析以及符合中国市场的财产险风险曲线图;2013年,中国财险再保险公司行业数据分析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成为保险企业追赶“大数据”时代浪潮的一次标志性事件。

  大数据时代袭来之时,传统保险业洞察到的这些机遇,对于进入中国十数年的外资金融机构将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拥有140多年历史的美国大都会集团在中国战场的“大帅”谭强对此有他独到的见解。“无可否认,无论作为贷款的信用、作为健康的指标,作为学术的样本,作为金融的网络营销,大数据都正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百姓生活。外资寿险公司在如此热浪下恰恰应该保持沉冷静的态度,客观分析互联网保险的同时把握其带来的机遇,而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保险定义为单一的分销渠道”。大都会人寿(中国)首席执行官谭强认为,互联网的更高价值是推动公司策略、渠道、服务和产品的一系列变革与创新,进而实现全渠道的共赢。这个观点目前在谭强的推动下,正在大都会人寿得到广泛的实施和认同。

  互联网保险“新兵”与传统渠道短兵相接

  与互联网保险“新兵”相比,“老牌”代理人渠道在中国寿险业已走过20多年的历史。消费者习惯表明,由于寿险产品,特别是储蓄型、年金、重疾等产品的复杂性及消费者不同阶段保险需求的持续性及变动性,消费者仍然高度重视寿险销售的人际互动,亚洲地区超过80%的消费者更愿意通过专业代理方式购买寿险产品,由此,代理渠道未来仍然占据重要的渠道地位。新加入的互联网保险“新兵”在整个保险阵营又扮演着什么角色?美国寿险行销调研协会(LIMRA)2012年调查结果表明,61%的美国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收集关于寿险及年金产品的信息,但线上成交却寥寥无几。“新兵”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弥补了“老将”未有的“技能”,短期内无法撼动“老将”地位,但却大大刺激“老将”吸收运用新思维,大胆改变与创新。

  在改变创新方面大都会人寿可谓先锋。2014年在“老牌”顾问行销渠道,大都会人寿率先推出IMAP/APP,IMAP是运用在ipad设备上的移动办公系统,通过整合在线保单定制、核保及投保功能,颠覆传统纸质销售手册落后的服务方式,让客户享受透明亲密的购买体验。2014年大都会人寿尝试推广网络行销渠道,通过网上“旗舰店”满足部分消费者对于简单保险保障产品的快速购买需求,效果立竿见影,并迅速产生保险新单。通过“老将”与“新兵”技能的互补互利,大都会人寿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给消费者,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作为掌舵人,谭强道出了大都会人寿未来互联网保险与现有渠道相结合共同发展的宏图远略。今年,大都会人寿中国作为美国大都会集团数字化营销的战略试点基地率先推出了网络行销渠道,它将成为公司各传统渠道的粘合剂,帮助所有渠道实现数字化,最终实现在中国的全渠道策略。这一策略全面铺开之后,一方面可以使消费者能够享受数字化时代、网络时代的快速便捷服务,另一方面将更有效地从客户需求出发,更好地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客户是保险成功的基石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人数的倍增以及老龄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寿险业正迎来真正意义的春天。抢占市场的王牌究竟是产品、渠道,互联网,还是其它?谭强坦言,未来寿险行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王牌”依然是客户。寿险公司销售的绝不仅仅是“一纸契约”或一件单一的商品,恰恰相反,客户需要的是一种长期的服务与关怀。寿险公司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前端及后台的服务,让客户在风险面前相信保险公司是“非常值得信赖”和“非常值得依靠”的,客户的满意和信赖才是公司永续经营的真正“王牌”。

  在谭强看来,美国大都会集团作为寿险行业的标杆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客户价值,它将“客户第一”定义为核心价值与长期战略,并将它们在全球推广执行。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大都会集团抓住智能手机应用的流行趋势,率先推出一款全新APP“爱无限”,它是用户可信赖的情感寄托的可靠平台,通过“爱无限”,用户可以与家人、朋友在设定的时间(当下或未来),分享特殊信息,或存贮重要的文件和珍贵的照片。除此之外,大都会人寿今年也有一系列“以客户为中心”的创举,比如首创通过微信平台续交保费的快捷服务等,从客户视角出发为他们提供便利,进而迎合客户消费习惯的改变。

  互联网金融是把双刃剑

  谭强辩证地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锋利的刀锋斩荆披棘,但使用不当也容易剑断江湖。从全球格局看,互联网保险目前并未完全开放,有些国家有严格的监管政策,比如法国保险监管政策要求保险销售有义务完成咨询的销售步骤,互联网保险的大力发展困难重重,还有个别国家对互联网保险采取消极政策,诸如拉美国家,智利,秘鲁等。

  “中国的互联网保险发展虽然处于起步的阶段,但发展速度迅速,也很快浮出了各种‘麻烦’,例如销售误导、产品同质化、售后服务等问题”。谭强坦言,如果在发展初期,对这些问题不加以足够重视,不尽早地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而是任由互联网保险在“一边倒”的叫好声中随意生长的话,相信用不了太多的时间,行业就有可能不但没享受到创新带来的好处,而且还会被“创新”所累,辜负了当初鼓励和包容互联网发展的初衷。因而,在互联网保险可能即将出现井喷式发展的“前夜”,试图参与其中的众多保险机构,是否都该上上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课程,为更好的推动互联网保险的健康发展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大都会人寿官网  https://www.metlife.com.cn/

编辑/发表时间:2015-01-23 11:57
编辑词条如何编辑词条?)                          历史版本

资料出处:大都会人寿官网
贡献者:
蔡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