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选址成都市青羊区光华大道光华大道以西、成都与温江接壤的地块,占地约1700亩,体量为20万方。同时,该地块有8.5公里长的江安河穿过,水量充沛,非常适宜公园建设。而在交通方面,成温邛高速近在咫尺,道路通畅,这也为以后公园的运营提供了保障。
责任——传承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项目建设,按照“传承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融入生活方式、守望精神家园”的要求,坚持“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产业化相结合、与市场化相结合”,形成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主题公园,并将努力打造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7年5月23日-6月9日,“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以节庆的形式,打破时空限制,集中展示我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精华。主要内容包括:举办具有互动性、参与性的国际原生态民歌、民乐、民间舞蹈和民间绝技、绝活以及特色文化展演活动;开展国际民间民俗文化巡演;举办“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开展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舞台精品会演活动;举办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大观园活动;集中展示民间文学、美术、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社会——和谐开放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城西清新的空气和流水,历来受到无数名流的青睐与赞赏。 形、色、味、态俱佳的美食文化与闲情、精彩、时尚并存的都市休闲文化使得金牛闪烁出迷人的生活气息和质感,使金牛成为了各方人士钟情之地。这里交通便捷顺畅,距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0公里,区内形成了“六纵六横”的道路网络,拥有成都火车北站、城北汽车客运中心、茶店子汽车客运中心,直通都江堰、青城山、九寨沟、黄龙、广汉三星堆等旅游景点,素有“旅游黄金通道”的美称。这都为营造一个和谐开放的金牛创造了极佳条件,金牛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非常活跃。
这里生态环境优美,绿化面积达到30%。区内现代成熟居住小区广布、教育机构与医疗网点分布合理、运动休闲设施齐备、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金牛区现已在全省率先撤消乡建街道办事处,目前共有社区112个,实现了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成都非物质文化让人震撼
在昨日开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一届特别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章新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李薇丽分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纷纷对成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进行了肯定。
成都非物质文化 得到了全方位重视保护
在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章新胜发言时,除了用中文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世界文化多元性、促进人类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性外,还特别插入了一段英文,讲给在场的所有外国代表:“今天我们在四川、在成都召开这个会议,你们都知道这里是大熊猫的故乡,这个美丽的城市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美味的川菜更是世界闻名——虽然有些辣。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背景,使得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全方位的重视和保护。我真诚地建议,在这次会议中,让我们聆听他人的声音、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构筑未来发展的蓝图。”台下的代表们纷纷颌首,报以热烈的掌声。
对于成都的文化资源,章新胜肯定地说,成都不仅有大熊猫等世界级的自然文化资源,而且还有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此次天府大巡游中的成都非物质文化项目让他感到震撼。
他建议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有杰出性和紧迫性两项,杰出性是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广;紧迫性是对濒临绝迹的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很关注杰出性名录的申报,而忽略了紧迫性名录的申报,成都的文化遗产完全可以着眼于后者的申报。”
成都人的生活 充满了快乐充满了自信
李薇丽女士在讲话中盛赞中国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第6个批约国,在保护“非物”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在会议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有着中国名字的金发碧眼女士对于成都表达了特别的关注:“虽然我昨晚才抵达成都,还来不及去好好看看这个城市,但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现代大都市,对我这样一个来自欧洲的外国人来说,看到地处内陆的中国西部有如此现代化的城市,我很惊讶,也很高兴。”随后她评价说:“最让我惊讶的还是今天的巡游。除去世界各地展示的民族文化,我还强烈地感受到了成都人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信心充满自豪,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快乐和自信,这种情绪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期待在这短短的几天里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中国,了解成都。”
(成都日报)
成都非遗节完美落幕 99%受访者“还想再来”
2011年06月13日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继成功举办前两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后,第三届“非遗节”于2011年5月29日—6月11日再次在成都举办。本届“非遗节”是在我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今年颁布实施的背景下,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永久落户成都之后的首次举办。昨日,本届“非遗节”市执委会与市统计局对此次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调查统计和评估。为期14天的非遗盛会,吸引了570余万市民和游客直接参与各类活动,直接拉动我市各类消费61.5亿元,再创历届非遗节新高。
“国际非遗节”成为成都城市品牌代表
前晚,本届“非遗节”在主会场国际非遗博览园完美落幕。据市执委会统计,本届“非遗节”吸引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国际嘉宾和表演人士参与,比上届增加20%。
在天府大巡游活动中,巡游演出的国外队伍数就占到巡游队伍总数的近一半,共有来自5大洲的20个国家的表演队伍共500余人参加,巡游人数较上届增加300余人,队伍总数和表演人数均创历届最多。
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37个国家和地区的40名官员专家出席非遗节参加国际论坛。加拿大、斯里兰卡、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3个非遗项目参加了首次进驻国际非遗博览园的国际非遗商品展销会。
96%的受访者认为本届“非遗节”对成都城市形象提升明显;超过2/3受访者知道“非遗节”已经永久落户成都;97%的受访者非常认同“国际非遗节”是成都城市品牌的代表。
99%受访者还想耍“非遗节”
古琴艺术大展、中国戏剧梅花奖展演、国际非遗博览会等七大类主要活动共为市民、游客带来了286场文化活动,展示上千个非遗项目,活动场数和展示项目均创新高。据市执委会统计,共有570余万市民和游客直接参与各类节会活动,比上届非遗节增加50万人。而参与活动的市民、游客也给予了“非遗节”高度评价:95%的受访者表示对本届“非遗节”的总体印象良好;近9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再次参加非遗节活动。
“非遗节”拉动各类消费61.5亿元
本届“非遗节”活动不仅规模规模再创新高,档次继续提升,内容更加丰富,国际特色更加突出,也让成都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丰硕成果。据市执委会透露,本届“非遗节”直接拉动我市各类消费61.5亿元,比上届非遗节增长13.6%。
“非遗节”期间,不仅有大批国内外嘉宾和表演团队来到成都参与活动,众多外地游客也冲着“非遗节”来成都旅游,对市内住宿、餐饮、购物、文化旅游等消费刺激作用明显。在此期间,成都市的酒店入住率维持在85%左右,较平时增长20%-30%;餐饮行业营业额增长也在25%以上。“非遗节”期间百货行业平均客流量较平时增加35%。
而在“非遗节”上,非遗产品展销、戏剧展演、分会场活动等活动对文化、旅游等消费拉动明显。调查显示,国际博览园和全省、全市各分会场非遗展销收入1.1亿元;梅花戏剧展演吸引2.5万观众走进剧场;超过60%的受访外地游客有旅游计划,人均计划旅游消费740元。(成都晚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欲树立成都榜样
四川新闻网消息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化厅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非物节”),将于5月23日至6月10日在成都盛大举行。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节庆活动。与此同时,为期5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特别会议(简称“特别会议”)也将在成都召开。“一节一会”将成为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大型活动重头戏之一。
“非物节”暨联合国特别会议将是本年度在成都举办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文化盛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负责人表示,人类的文化是多元的,价值也是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矫正了传统文化学术研究中的贵族化眼光和等级化偏见,因此,“非物节”的举行对全人类文化脉络梳理和文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具有如此国际影响的盛会为何选择在成都举行?记者经过多方采访,了解到成都“获胜”法宝。
文化氛围“和谐包容”
成都是一座没有偏见的城市
作为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度,中国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先确定的活动举办国,而成都则因为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成为“非物节”暨联合国特别会议最具竞争力的举办地。国家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主题是“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共建和谐世界”,成都完全符合活动主题要求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成都拥有“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
“成都是一座没有偏见的城市!”这位负责人表示,“成都确实很独特,地处中国西部,传统文化保留得非常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这个城市又非常时尚,时尚元素浸润在这个城市人民生活的节拍当中,说明这个城市的吸纳力非常强。”换句话说,成都的这种兼容并包的城市性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非物节”暨联合国特别会议的举办营造了非常切合主题的氛围,“在这里举行最合适不过。”
金沙遗址吸引全球专家
这里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故乡
实际上,近年来成都接连不断的重大文化发现,导致“金沙热”在全国和全球范围迅速升温,也是“非物节”暨联合国特别会议落户成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听说此次‘非物节’暨联合国特别会议在成都举行,将赴会的200多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十分兴奋,他们很想到成都亲眼看看神奇的金沙遗址,特别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原型——太阳神鸟金箔。”
国家文化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务院去年设立了“文化遗产日”并公布了以太阳神鸟金箔图案为主体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后,在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该标志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体现了我们对古人的尊重、对历史真实的尊重、对文化遗产的尊重。所以,选择在成都举办“非物节”暨联合国特别会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里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故乡,这里集纳了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在这里举行,不仅可以彰显中国文化的自信力,还将为中国在全世界树立‘成都榜样’!”
据了解,“非物节”暨联合国特别会议,将作为今年文化遗产日重头大戏,央视等众多主流媒体将对“非物节”暨联合国特别会议进行聚焦式关注,并将在“非物节”举办期间,在成都向全世界进行有关活动的直播报道。
活动方案务实亲民受好评
“大巡游”让非物遗产与民共舞
“非物节”成都执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都“获胜”的最后一个原因,在于活动方案务实亲民,征服了国家文化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除了要建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外,“天府大巡游”是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准备的开场戏,也是“非物节”举办期间参与性最强的一项群众性活动,在整个方案中非常惹人瞩目,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天府大巡游在天府广场至红星路步行街主干道进行,届时,来自全球10余支民俗队伍和来自全国各地30余支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队、数千名原生态表演团队,将进行3公里街区狂欢巡游。数十万观众或戴各式面具,或画五颜六色彩妆,把5月23日的天府广场营造成一个祥和欢乐的海洋。
作为此次“非物节”的开幕大戏,天府大巡游分“鼓震神州、舞动蓉城、风情五洲、龙腾盛世”四个主题。“鼓震神州”中,山西威风锣鼓、兰州太平鼓、陕西安塞腰鼓、云南西双版纳象脚鼓、云南铜鼓舞、吉林朝鲜族长鼓舞将轮番上演;“舞动蓉城”则以歌曼舞和劲歌狂舞相结合,云南佤族舞、贵州芦笙舞、新疆民族舞、藏族踢踏舞、四川巴塘弦子和石渠锅庄、四川彝族达体舞和朵洛荷、四川凉山摩梭舞蹈等将激情登场;“风情五洲”以异域、风情、民族为特色,在充满激情的欢歌热舞中,集中展现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适宜巡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腾盛世”以中华民族各具特色的龙舞狮舞、杂技绝活为特色,川剧变脸、吐火等绝技、成都龙阵等民族表演队伍和上百条龙,将让整个街区成为沸腾的海洋。
权威解读
“非物节”对全世界意义重大
国家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它是人类生命创造力的高度展现,也是体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维护国家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首届“非物节”暨联合国特别会议的举办,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这次盛会上,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将首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科学的研讨,充分梳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脉络,并深入探讨如何让全世界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共同攻克和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负责人坦率表示:“这次活动的举行,对全世界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延伸阅读
成都国际知名度迅速提升
文化是城市营销的突破口
选择在成都举行“非物节”暨联合国特别会议,还因为成都近年来国际知名度的迅速上升,大熊猫全球恳亲之旅、FIAP大会、成都大庙会……一个又一个大型文化活动引人瞩目。今年年初,成都被中国国家旅游局和联合国旅游组织共同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一系列出色的城市营销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
“通过成都近年持续不断、富有创新性的城市营销,成都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很快,在国外的人气指数不断攀升,而且,成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始终以文化为突破口。文化成为成都实现差异化国际营销的有利举措。”“非物节”组委会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学者们,尽管很多没来过成都,但一提到成都的一些文化符号,比如大熊猫、金沙遗址等,很多专家、学者就两眼放光。另外,成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非常具有前瞻性,在许多国人心中已树立了成都是一座文化旅游之都的概念,成都以文化带动旅游,用旅游促进文化的理念非常先进,培育、打造了像武侯祠、杜甫草堂、大熊猫繁育基地等众多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来源:成都日报)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