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 ,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生态经济学介绍

 

生态经济学太空船经济理论

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最早曾被称为污染经济学或公害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融合而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从自然和社会的双重角度来观察和研究客观世界,从本质上来说,它应当属于经济学的范畴。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结合上,围绕着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生态经济结构、功能、规律、平衡、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数学模型等内容。

 

旨在促使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正式创建的。美国海洋学家莱切尔卡逊在1962年发表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首次真正结合经济社会问题开展生态学研究。几年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在《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一书中正式提出“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及“太空船经济理论”等。

生态经济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但人类社会经济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普遍存在。社会经济发展要同其生态环境相适应,是一切社会和一切发展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生态经济学的历史发展

 

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

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充分显示出人类干预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然而与此同时出现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其严重程度是人们始料未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和资源问题从局部向全局、从区域向全球扩展,世界范围内的人口骤增、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不足和能源危机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状态,而且制约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当科学家们探索以上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发展趋势、预防措施和解决途径之时,从一开始他们就发现:单纯从生态学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和研究这些问题,是难以找到答案的,只有将生态学和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从中寻求到既发展社会经济又保护生态环境的解决之策。至此,生态经济学就应运而生了,这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文章,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概念。美国另一经济学家列昂捷夫则是第一个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科学家,他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将处理工业污染物单独列为一个生产部门,除了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消耗外,把处理污染物的费用也包括在产品成本之中。他在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从此,不少经济学家开始从理论上深入探讨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根源。他们认识到: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因为这一理论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它在生产成本中不计入废料处理和污染损失的费用,其结果就是生产厂家在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将大量隐蔽的污染费用转嫁给了社会,加重了社会公共费用的负担,牺牲了公众生活的环境质量。况且,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都没有设立环境指标和资源指标,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环境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因而,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美国学者巴克莱和塞克勒在经过研究之后提出了以下方程式:

NSW = NNP +(B-GC)- AL

式中 NSW = 净社会福利;

NNP = 净国民生产增值;

B = 未被认识的经济发展的非市场性有利条件(如知识的积累、保健的改善等);

GC = 为经济发展(包括信息、管理等)、减少污染所付出的劳力和费用;

AL = 环境恩惠损失(如噪声增加、烟雾增多、风景区的商业化改变等)。

两位学者从中得出结论说: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益的追加部分增长时,为它追加的各种费用也必须增长,而当追加费用与追加效益数量相等时,这个国家就必须减缓或停止发展,否则会引起大范围环境恶化。

 

60年代末,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利用数学模型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关于人口问题、工业化问题、粮食问题、自然资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等五个因素的内在联系及其与人类未来发展的关系。他们于1972年发表了关于人类困境研究的报告《增长的极限》,此书对人类未来发展将面临的严重困境提出了警告,并在指出摆脱困境的对策时第一次提出“全球均衡”的概念,认为世界经济从增长过渡到全球均衡状态的最低要求是:工厂资本和人口在规模上不变;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资本的投资率等于折旧率;所有投入和产出的速率保持最小;资本和人口的水平和比例与社会价值、环境价值保持一致。不幸的是,报告发表后的十年里,世界经济出现的衰退似乎印证了罗马俱乐部的预警。作者将人口问题等五个变量作为有机的统一体进行定量分析,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进行研究,为制定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提供依据,这成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最初尝试。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开了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为主题的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上述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关、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并指出,各国在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时对此要切实重视和正确对待。同时,环境规划署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各种变化进行观察分析之后,确定将“环境经济”(即生态经济)作为1981年《环境状况报告》的第一项主题。由此表明,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应用性的新兴的科学,开始为世人所瞩目。

生态经济学研究特点

 

生态经济学森林生态经济

①  综合性。

 

生态经济学是以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相结合来研究经济问题,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上研究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②  层次性。

从纵向来说,包括全社会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以及各专业类型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如农田生态经济、森林生态经济、草原生态经济、水域生态经济和城市生态经济等。其下还可以再加划分,如农田生态经济,又包括水田生态经济、旱田生态经济,并可再按主要作物分别研究其生态经济问题。从横向来说,包括各种层次区域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

③ 地域性。

生态经济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殊性,生态经济学研究要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情或地区情况为依据。

④  战略性。

社会经济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且要保护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不仅追求局部和近期的经济效益,而且要保持全局和长远的经济效益,永久保持人类生存、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研究的目标是使生态经济系统整体效益优化,从宏观上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指出方向,因此具有战略意义。

生态经济学研究内容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除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外,还有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浪费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环境治理的经济评价;经济活动的环境效应等等。另外,它还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从而揭示生态经济发展和运动的规律,寻求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相互适应、保持平衡的对策和途径。更重要的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还应当成为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科学依据。总之,生态经济学研究与传统经济学研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将生态和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新观念的产生。
 
①  生态经济基本理论。

 

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

②  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

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首先要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和规划,以便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获取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城市是复杂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人口集中,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强大,但还原系统薄弱,从而生态环境容易恶化。农村直接从事生物性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稳定、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研究其最佳生态经济模式和模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③  生态经济管理。

计划管理应包括对生态系统的管理,经济计划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要制定国家的生态经济标准和评价生态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从事重大经济建设项目,要做出生态环境经济评价;要改革不利于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加强生态经济立法与执法,建立生态经济的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体系。生态经济学要为此提供理论依据。

④  生态经济史。

生态经济问题一方面有历史普遍性,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历史的阶段性。进行生态经济史研究,可以探明其发展的规律性,指导现实生态经济建设。

生态经济学的应用

 

从应用上来说,生态经济学可分为部门生态经济学、专业生态经济学、区域和地域生态经济学等三个部分。生态经济学的每一个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都是人类经济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除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外,还有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资源浪费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环境治理的经济评价;经济活动的环境效应等等。另外,它还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及其矛盾运动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从而揭示生态经济发展和运动的规律,寻求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相互适应、保持平衡的对策和途径。更重要的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还应当成为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科学依据。总之,生态经济学研究与传统经济学研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将生态和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新观念的产生。

目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资源危机对人类的影响,使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只追求经济效益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人们希望树立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希望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其核心就是推动自然生态与经济生产的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学的确是在生态与经济之间矛盾激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它所进行的研究可以为缓解这种矛盾关系,为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编辑/发表时间:2010-11-07 21:05
编辑词条如何编辑词条?)                          历史版本

贡献者:
陈嘉珉程和平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