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

给力,(brilliant /awesome)。在地方方言中就是“带劲儿”、“牛”、“酷”的意思;用作动词,指“给以力量”、“加油”。2010年世界杯期间,因能很好表达网友看球赛的情绪,“给力”一词开始很快流传开来。如今,它广受热捧,已广泛流行于论坛、游戏、网聊中,网友甚至还生造出了它的英文翻译—gelivable.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文。由于标题中的“给力”一词属网络热词,其与《人民日报》严谨平实的风格之间产生了强烈反差,引发网友热议,称此举耐人寻味。

给力 - 简介

互动百科网友原创漫画:给力互动百科网友原创漫画:给力

 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了。 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的使用频率已经远远超过了“爽”“牛”“酷”“很带劲儿”等昔日网络流行语。

高度浓缩且精准形象的网络热词具有鲜明的网络属性,在广大网民的热捧下,能迅速被广泛传播和讨论,已具备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力,《人民日报》作为国家“第一官媒”代表,能够让网络热词登上头版头条的新闻标题,已折射出其突破意义,是官方亲近网民、对民意“给力”的侧面反映和真实体现。

详情登录:http://www.sbbh.cn

给力 - 由来

 关于这两个词的出处,也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网友在世界杯期间说得最多的不是越位,不是进了进了,而是“给力”。比如,“西班牙太给力了。”“不给力啊,德国。”

另一种说法是,“给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闽南话、海南话中,“给力”就是很精彩、很棒的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一集中,悟空不无抱怨地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悟空的这番话也成为后来“给力”一词的渊源。

由方言以及《西游记:旅程的终点》(日和动漫) 的中文配音中引申而来。

画面一开始,师徒三人(动画设定为八戒仙去了)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后,却发现所谓的天竺只有一面小旗子,上书“天竺”二字。弄得师徒三人都愣了神,悟空不无抱怨地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

这里的“不给力”就是说天竺不怎么样啊,与预想的目标相差很远的意思。

悟空的这番话也成为后来“给力”一词的渊源。[1]

泉州网网友“刺桐路小霸王”称闽南语的“扎溃”的意思与“给力”非常相似,都有帮助、给予的意思,“给力”一词有可能来源于这个闽南语词语。 “有很多网络热词的‘母语’是闽南话。”网友举了不少例子。如灰机(飞机)、灰熊(非常)、冻未条(受不了)、童鞋(同学)、酱紫(这样子)、好康(好处)、粉(很)、驾崩(吃饭)、妖秀(短命,骂人的话)、没法度(没办法)、起肖(疯了)、滚水(开水)、好代志(好事情)。
 

给力 - 案例

南非世界杯以来,只要一打开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之一腾讯QQ,人们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就可以看到,“给力”“不给力”已经成为众多中国网民的口头禅。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网络上,在现实生活中,“给力”“不给力”这两个词的人气也出现疯狂的上升。

在课堂上,学生们说“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呀!”;在公司,职员们私下议论公司涨工资时,人们说“这boss真给力啊!”;在魔兽世界或者是dota游戏中,如果看到好的装备,玩家会喊出“这装备真给力啊!”……

给力 - 评价

长期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吉林大学副教授叶君告诉记者,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这两个词,但是她认为“给力”和“不给力”这两个词在民众中人气狂飙的现象很正常,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充分说明社会的活力和民众很强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在网络时代,人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人们正在试图用这种更为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

给力 - 引用

网络热词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2010年11月10日,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题报道了“文化大省”怎样加快建成“文化强省”的事迹。[2]

《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文报道了江苏省从“文化大省”转变成“文化强省”的内容。文章肩题为“改革攻坚迸发动力 政策创新激发活力 厚积薄发释放能力”,文章中再没有出现“给力”一词。

昨天的《人民日报》电子版刚一上线,立即被众多网友截屏转发到微博。绝大多数网友认为《人民日报》使用网络词汇很有亲和力。

也有部分网友质疑,“给力”在网络中是形容词,而在《人民日报》中用作动词。他们怀疑编辑不了解“给力”的含义,在做标题时套用错了。
 


记者辗转联系到《人民日报》总编室。由于制作“给力”标题的编辑刚上完夜班,现在正在休息,因此无法接受记者采访。 

总编室的另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篇文章的大标题并未出错,“给力”用作动词也没有不恰当的地方。 

随后,记者在《人民日报》夜班编辑何炜的微博上看到,对于有网友提出编辑是否会因此写检查一说时,他回应“顾虑很给力,不过神马都是浮云……”。 

语言学家分析:“给力”无背景 使用须谨慎 

在网友热捧之余,新闻业专业网站也报道了这条给力的标题。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网站在首页发表文章《“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引人深思》。

文章指出,11月9日,《人民日报》刚刚报道“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网上舆情,将亲自上网、了解舆情作为必备功课”。第二天就使用“给力”做标题,是对这篇报道的最好解读。 

今天上午,今天上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的崔健教授表示,“给力”一词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语言体系中都没有“背景”,应该只是单纯的网络流行词。

“中国语言的架构能力很强,可以创造出很多新词。”崔教授说,网络起到了推动和创新的作用。

崔教授认为,纸媒在标题里借用网络词汇须谨慎,因为“给力”一词尚未达到街知巷闻的程度,这就会让一部分人看不懂标题。如果要用流行词或方言做标题,应该尽量用已经被大家接受和熟知的。

给力 - “给力”发展历程


最早出现:网友给动画片配音

“给力”到底最早何时出现的。现在基本上有两派观点,一是认为这个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现多用来形容事物“够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等。

另一派则认为:“给力”是网络上的“cucn201配音组合”给动画片《搞笑漫画日和》配音时的发明。在其中一集《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所谓终点只是一面写有“天竺”二字的小旗子,孙悟空便对唐僧抱怨说:“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悟空的这番话也成为后来“给力”一词的渊源。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了。

初次流行:南非世界杯期间

据了解,开始广泛使用给力一词的,是一家叫做“给力网”(又名雷人给力网)的网站,该网站主要关注古今中外、人文历史、天文地理、热门新闻、图片、视频等等各方面的“最雷最给力”的资讯。该网站很受一些男性网友的欢迎,“给力”一词开始慢慢在他们当中流传开来。

而“给力”得以“比较流行”是发生在南非世界杯期间。由于恰好能很好地表达网友看球赛时的情绪,“给力”一词开始成为热门词汇,广泛流传。有人笑言,今年世界杯期间,网友们说的最多的词,不是越位,不是进了进了,而是“给力”。类似“西班牙太给力了”的感叹声不绝于耳。

大范围流行:今年9月

今年9月,人们忽然发现,“给力”仿佛处处都看得到、听得到。在课堂上,学生们经常说“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呀!”;在公司,职员们私下议论公司涨工资时,人们往往说“这boss真给力啊!”;在魔兽世界或者是dota游戏中,如果看到好的装备,玩家也会痛快喊出“这装备真给力啊!”当然,“给力”更多地出现在网帖的标题以及网友的回复里。

登峰造极: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在很多人看来,“给力”的红,到本月10日“登峰造极”。当天,一向严肃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就用了“给力”——《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短短8个字,一下子就成为网上、办公室、课堂、街巷话题的焦点。

“连一贯严肃的人民日报都用‘给力’,我被镇住了!”南京市民李先生这样描述他那天拿起《人民日报》的感受。更多的网友则更乐于探讨《人民日报》用“给力”做标题的喻意。“给力啊!代表了党报对网络声音的了解和接受。”“真时髦,这是党报党刊改变文风的‘给力’之作!”这两天,类似的讨论帖已达28万多条。
 

幕后 连线人民日报“给力”是年轻编辑改的


据《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作者——人民日报江苏分社副社长赵京安介绍,她的原稿标题是《“文化强省”看江苏》,文中并没有提及“给力”这个词。10日当天早上,看到见报的这个“给力”标题,这位资深的记者坦称自己也感到惊讶。“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发行量240万份,是全国第一大报、全球十大报纸之一。虽然我之前就接触过‘给力’这个网络用词,但从没想过把它用在稿子里。”赵京安说,“给力”这个词若出现在《人民日报》第6版以后的专副刊版面上,可能她不会觉得惊讶,如今竟出现在要闻版,而且是头版头条,这是她怎么也没想到的。

赵京安告诉记者,她后来专门了解了此事。原来“给力标题”的诞生,可谓“过五关斩六将”。她的原标题《“文化强省”看江苏》顺利通过编辑流程的前两关,到了总编部时,几个年轻的编辑共同想出了《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这个题目,另外还拟了其他几个标题备选,究竟用哪个更好,大家都不确定,最后,由值班老总拍板敲定最后的标题。

“我感觉这个标题改得很好,跟年轻人很匹配,因为文化产业本来就是年轻人所喜欢的。”赵京安说,从这个标题可以看出,报社很开明,报网互动的意识很强。

相关 "编辑会不会要写检查""神马都是浮云"

一个仅八个字的标题却引发了热议,缘于“给力”一词的网络属性与《人民日报》严谨平实的风格产生了强烈的反差。有意思的是,不少人为《人民日报》的头版编辑“担心”。比如凤凰卫视名嘴杨锦麟 (微博)就在他的微博里发问,不知道编辑检查写起来是不是也“给力”。对此,《人民日报》视点新闻版主编何炜在自己微博中幽默地回应称:“顾虑很给力,不过神马都是浮云……”

 

延伸


《人民日报》10日“给力”

12日,有10家报纸都“给力”

正如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媒体系主任杨溟所预测的,“人民日报的给力标题”是一种信号,今后传统媒体可能会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媒体的词汇,这对传统媒体来说,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给读者一种新鲜感,能很好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记者昨日粗略统计了一下,11月12日一天,全国至少10家媒体不约而同都给力地用了“给力”。
 

给力 - 蜚声海外

网络“神”词蜚声海外网络“神”词蜚声海外


自从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那刻起,“给力”一词就“一飞冲天”。近日,给力一路“飞”到美利坚,登上了《纽约时报》。

11月18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介绍“给力”。文章说,在中国网络中象征着“酷”、“真棒”、“爽”的名词“给力”,如今获得了官方的认可。

“给力”源自汉语的两个单词“给”和“力”。单从语法上讲,它代表“给予力量”的意思。但现在,这个词已经成了“酷”的象征。而别出心裁的中国网友还将“给力”、“不给力”两个词音译成英语和法语,“geilivable”、“ungelivable”、“très guélile”。 [3]


 

各大媒体的“给力”标题

央行给力 货币政策名义宽松实转紧缩 (《重庆晨报》11月12日)

CPI创25月新高 食品给力74% (《沈阳晚报》11月12日)

抗通胀工资是否能“给力”?(《成都商报》 11月12日)

中石油“给力”五大措施力保甘肃油品供应 (《西部商报》11月12日)

7万个亿了!财政应“给力”民生 (《燕赵都市报》11月12日)

新能源公交“不给力”故障频发 引乘客不满 (《生活新报》 11月12日)

高房价给力光棍节 (《东方早报》 2010年11月12日)

根除“霸王条款”,监管需“给力” (《济南时报》11月12日)

为青年法官成长“给力” (《江苏法制报》 11月12日)

江苏公推公选给力“阳光权力” (《南京晨报》11月12日)

事实上,除了“给力”,细心的读者早就发现了,“神马”啊“浮云”啊这些最新网络热词,早就被传统媒体悄悄用掉了。对于传统媒体更多更频繁地使用到网络词汇,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朱强表示非常赞赏,“民间语汇补充、进入、修正主流的官方语言,是语言发展的常有现象,人们不需要莫名惊诧。”他举例说,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但它的《风》这部分,就是完全来自民间的土风、风谣。

朱强认为,“给力”这个网络热词出现在严肃的人民日报上,透过这个标志性事件可以看到,网络已经多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中,这些灵动、鲜活的词语,为中国传统语言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的强大力量。

但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颐也委婉地提醒有些媒体“不要盲目跟风”。他指出,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是约定俗成的,要让人看得明白、听得懂。“给力”这个意思的词,在传统的语言词库里,其实还是有现成的、规范的词汇可以表达。“不分场合,硬是要用网络上流行的‘给力’,并不一定就是代表贴近读者。”陈颐说,就他个人感觉,如果“给力”没用好,有的标题反而会有点不伦不类,令人费解。 [4]

给力 - 英文解释

给力brilliant /awesome。

Brilliant表示极好的,太棒了,太让人震撼了,与给力的含义,高度吻合。

(英文翻译由北京新航道学校提供)[5]

 

根据语境,给力可以理解为“很带劲”、“使人振奋”、“给人力量”,英语为powerful, strong, forceful;也可理解为“很牛”、“很酷”,英语为cool, awesome, fantastic.

 有人在网上开玩笑,把给力叫做gelivable,不给力叫做ungelivable. 虽然符合英语造词规则,也很顺口,但老外看不懂。不知道这两个词将来能否像long time no see那样被英语国家所接受。

 有意思的是,gelivable和ungelivable刚被造出来就很快就被国外的网络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收录。这个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Gelivable: A Chinglish word, be able to excite, make someone feel cheerful. ge- in Chinese means give, li- means power, strength or energy. (中国式英语,使人兴奋振奋的意思。“ge”听上去像中文的“给”,“li”表示力量或能量。)

 Ungelivable: Coined by the Chinese internet users recently to describe the feeling that something is not as good as expected and not giving you the "YES! THIS IS IT!" moment.(中国网民造的词,用来描述事情不像期待得那样好。)
 

 

给力 - 博士的考证

2010年12月17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海波博士透露,经他考证,最热的网络词汇“给力”其实是一个古词。“给力”是中国古代官府给官员支付的一种方式,即以力的形式向官员支付薪。具体而言,就是朝廷根据官员的等级,拨给数量不等的劳役,为官员免费耕种田地或提供家政服务。在刘国新编撰的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政治制度辞典》(1990年版)中,就有“职官给力制度”词条。

高博士介绍说,秦汉以来,历代朝廷都制定法律规定,百姓除纳外,成年男子必须为朝廷服力役和兵役。服力役的百姓,有“力”“事力”“吏力”“力人”等不同叫法。所以朝廷向官员供给劳役就叫做“给力”。即使在力役制度取消后,朝廷仍然按给力人数,折成钱粮后支付给官员,这笔费用往往超过官员的工资

编辑/发表时间:2010-12-24 10:53
编辑词条如何编辑词条?)                          历史版本

贡献者:
魏平均于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