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锅香皂

 【前言】

    罗锅香皂曾经是山东乃至东北、华北部分地区的畅销货,知名品牌。用今天的话来说,罗锅香皂是山东省的香皂第一品牌。之于其于2001年破产,是大环境造成的,本质上还是转型方面,思想跟不上。当然,作为烟台市芝罘区的一家集体企业,其破产同样有国有企业的弊病。

  这几个牌(罗锅香皂、洁美肥皂、鹿牌透明皂、邦妮皂粉)其实还是在“二化工”个别管理者的手里,只是(2014)“他们”的思想还是没有进入现代经营的门槛里,当然,更没有资本金。据说,后来拍卖多次,都流产。

    这些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灭失了其应有的市场价值。对于这个品牌和晨芳(”二化工“)的各种抱怨都无济于事了,意喻重振雄风,对其的“情感”成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张 海 勤

                           

                                           2014年1月26日 于广州

 

 

烟台百年老品牌罗锅香皂:往日飘香今在否(图)

文/快报记者 张志强 

  图/快报记者 褚菲 

提起罗锅香皂,老烟台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和张裕葡萄酒、北极星钟表一样,罗锅香皂是行业的标杆。为此,老烟台人将罗锅香皂与北极星钟表、三环锁、张裕葡萄酒,并称为“烟台四大品牌”。追根溯源,罗锅香皂创始于1920年,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罗锅香皂却和很多老品牌一样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走向没落。如今,罗锅香皂虽仍在生产,但已是苦苦支撑。罗锅香皂的生产厂家烟台晨芳洗涤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毛小军说:“只是在保护品牌,夹缝中求生存。” 

  /现状堪忧/ 

尘封二十余年,罗锅香皂香尤浓
  

  12月8日,在建设路一家企业的保安室内,两位上了岁数的老烟台人一听到记者打听罗锅香皂,叹息道:“早破产了,烟台第二化工厂也没了。” 

  “罗锅香皂曾是老烟台人的骄傲 ,不但咱们烟台人喜欢,全国各地的人也都认可这个牌子。”两位老人说 ,和其他品牌的香皂相比 ,罗锅香皂能散发出一股檀香味,历久弥香。据老一辈的烟台人介绍,罗锅香皂这样的香味,是一种“文化的味道”。 

  据了解,在上世纪80年代,罗锅香皂和北极星钟表、张裕葡萄酒、三环锁一起,铸造了烟台的本土名牌,是烟台人引以为自豪的资本。可是时光荏苒,罗锅香皂早已成为回忆。“想想就很痛心,这个老品牌很久之前就衰落了。”一位接受采访的“老烟台”说。 

  在建设路上,一家小商店的老板王女士告诉记者,罗锅香皂七八年前就停产了,她家里还特意保留了两块,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两块香皂虽然外包装已经没有了,只用纸包裹着,但香味依然很浓,还是那种特殊的檀香味。 

  “前面不远处就是原烟台第二化工厂的厂址。”王女士说,“不过,现在都建成小区了,什么也没有留下。” 

  当年热闹工厂,如今已成居民区 

  一提起建设路9号,很多老烟台人都知道,这就是原烟台第二化工厂,罗锅香皂就是在这里生产的。而如今,“建设路9号”,只是一个路牌而已,只用来表示西山顺苑小区的地理位置。 

  小区内新建的淡红色居民楼,在冰雪的映衬下显得精神十足,但是看着眼前的这些居民楼,80多岁的居民刘先生却有几分惆怅。“路南边的这个地方,是以前烟台第二化工厂的发电厂,路北边就是肥皂大厦,是肥皂生产车间。”刘先生记得,以前这个地方非常热闹,前来拉香皂的卡车都排起了长队,而如今进进出出的却只有私家车。 

  据居民王先生介绍,这个小区是三四年前才建起来的。“以前的老厂区空置了四五年,没人管没人问。”王先生说,以前这片区域还有很多工厂,像翻砂厂、塑料厂、肥皂厂等,后来因为污染的问题,要么搬走,要么倒闭了,现在只剩下冰轮集团一家企业了。 

  原烟台第二化工厂倒闭后,罗锅香皂是不是已经消失了?刘先生称,“听说现在还有企业在生产罗锅香皂,大概是在南郊一带,但是规模也不大,估计也就是小作坊一样。”至于具体的位置,刘先生表示不清楚。 

  为了保护品牌,不得不苦苦撑着 

  几经探访,记者终于找到了如今罗锅香皂的生产厂家——烟台晨芳洗涤有限责任公司。巧合的是,该公司的门牌号也是“9号”,不过是从“建设路9号”变成了“幸福南路9号”。对此 ,晨芳洗涤公司经理毛小军告诉记者,这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含义 ,“以前公司是在新海阳东街,后来搬到这边来的。” 

  晨芳洗涤公司的办公室仅仅是一间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平房。房子没有通暖气,仅靠一台电热暖气片取暖,屋里有点冷。“条件是简陋了点。公司效益不好,也只能苦苦撑着了。”毛小军很无奈地说 ,“现在公司还不到10个人,经常是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儿。”

  说话间,有客户过来提货。这时候,毛小军既要当会计,负责给客户结账、开单据,又要带着客户到仓库里取货。毛小军称,自己对此早就适应了,“赚不着钱,就只能自己多干些了。” 

  当记者询问公司现在的规模时,毛小军摇了摇头说:“现在谈不上规模,也谈不上发展,上不去,下不来,只是在保护品牌,夹缝中求生存。” 

  “如今,罗锅香皂大多都卖给了企业,当劳保用品了。”毛小军说,“刚才过来取货的,一个是木材厂的,一个是压缩机厂的,都是发给工人清洗用的。”据毛小军透露,现在品牌竞争太激烈了,如果没有资本和实力,很难在市场上生存。 

  假货横行市场,百年品牌被毁了  

  原烟台第二化工厂改制后,成为烟台晨芳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该公司旗下的晨芳、罗锅 、洁美等多个品牌拍卖。“当时,我们为了生存,就拍下了罗锅等几个品牌。”毛小军说,“我们四个合伙人都是原晨芳公司的职工,后来公司破产了,我们也就下岗了。当时,我们几个人就一合计,自己组建了一家公司生产香皂。” 

  拍下罗锅品牌之后,毛小军却发现,市场上的假货太多了。“莱阳、海阳、临沂等地,到处都充斥着假冒的罗锅香皂,仅临沂有一次就查获了2000多箱假冒的罗锅香皂 。”毛小军说 ,2004年到2005年,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打假上,“有时候公司一个月销售的产品才带来9000多元入账,还不够打假的成本。” 

  令毛小军感到欣慰的是,罗锅香皂仍然深受老百姓喜爱,他说,“我们有的月份还能卖1万多箱肥皂。”不过,罗锅香皂这个品牌已被假货毁了。 

  “这一切都得追溯到2003年。”毛小军说 ,“2003年晨芳破产之后,罗锅香皂等多个品牌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任何人都能够生产、销售这个品牌的产品。”就从那一年开始,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假冒的罗锅香皂,这个品牌彻底被毁了。 

  毛小军说 ,如今市场上充斥着假冒的罗锅香皂,“但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和资本去打假了。” 

/由盛而衰/ 

为买香皂排了两公里 

巅峰过后在竞争中落败,公司连工资都发不起
  

  1920年,罗锅香皂诞生,1922年它就获得了当时全国农商部颁发的“最优等产品”称号。1979年,罗锅香皂被评为山东省和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获“著名商标”称号,1981年和1982年在全国同级香皂评比中获第一名,之后又获得国家银质奖。 

  “人家抢着过来拉货” 

  1920年,罗锅香皂由老烟台沅丰泰皂庄研制生产,是山东第一家生产香皂的企业。1956年,烟台第二化工厂开始生产罗锅香皂。1979年,罗锅香皂被评为山东省和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获“著名商标”称号,1981年和1982年在全国同级香皂评比中获第一名,之后又获得国家银质奖。在上世纪80年代,罗锅香皂迎来了巅峰。 

  原晨芳公司生产部负责人黄先生说:“在全国近百个香皂品牌中,罗锅香皂的销量都是排名前几位的。”据黄先生回忆,上世纪80年代,罗锅香皂供不应求,只要生产出来就立马能销售出去了。前来拉肥皂的卡车,在建设路上排起了长队。“那时候卡车能排到两公里开外,有的卡车在这里排上一周的时间,都不一定能拉到货。”黄先生回忆说。 

  据毛小军介绍,当时的罗锅香皂不但覆盖了整个山东省,“而且北至哈尔滨,南到海南岛都有咱们的产品销售”。 

  最早生产透明香皂 

  除了知名的罗锅香皂外,上个世纪80年代,烟台第二化工厂还拥有很多拳头产品。“当时卫星牌特种甘油还被定为军工免检产品。”毛小军告诉记者,“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可见当时的烟台第二化工厂的实力和产品的质量。” 

  除了甘油外,烟台第二化工厂及其后的晨芳公司还拥有很多洗涤产品。据毛小军介绍,如今洗涤市场上许多产品,晨芳公司都比别人做得早。 

  “当时,烟台第二化工厂是第一个生产透明皂的企业。”毛小军说,“上个世纪80年代,山东省一位官员出国考察,带回三块透明皂,分别给了烟台、济南、青岛的三家化工企业,烟台第二化工厂是第一个成功研制出透明皂的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烟台第二化工厂生产的透明皂就开始出口,在东南亚一带非常受欢迎。” 

  “现在市场上的洗衣粉、皂粉、餐洗用品、洁厕灵,咱们烟台第二化工厂及后来的晨芳公司,都已经生产过了,可以走在全国的前列。”毛小军说。 

  连原料都买不起了  

  上世纪80年代末,烟台第二化工厂斥巨资建起了肥皂大楼。但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罗锅香皂的库存量也开始增加 ,一直到了多年之后,这些产品才慢慢处理完毕。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烟台第二化工厂主要靠甘油、皂粉、罗锅香皂盈利。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烟台第二化工厂利润下跌,企业危机日趋严重。1994年,烟台第二化工厂实行股份制改革,更名为“烟台晨芳股份有限公司”,但这次改制仍然没能改变企业的命运。到了2000年的时候,晨芳公司已经入不敷出,连员工工资都无法发放。 

  “也就是2000年的时候,我加入到这家公司的。”毛小军说,当时晨芳公司连生产肥皂的原料都买不起,“企业的生产已经停止,没法继续运行下去。” 

  自2000年到2003年,晨芳公司一直在困境中艰难前行,“为了寻求解决之道 ,当时公司不得不选择贴牌生产。”毛小军说,到了2003年,由于员工的欠薪仍然无法发放,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 ,晨芳公司最终破产。在企业停止运行的一年之后,2004年,晨芳公司破产清算,其旗下的包括罗锅、晨芳等诸多品牌对外拍卖。 

  /原因分析/ 

□管理混乱 

仅因为坏账死账造成两千万损失
 

  据晨芳公司生产部负责人黄先生说,在1996年的时候,晨芳公司也曾达到了近亿元的利润,但到2000年的时候,晨芳却入不敷出,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而这背后,销售网络的混乱是最重要的原因。 

  2000年,毛小军加入晨芳公司后主要负责销售,当时就发现弊端了。“仅因为坏账死账,晨芳公司就损失了近2000万元。”毛小军说,“当时销售实在太混乱了,销售人员是只管把产品卖出去,却不管收款。当我们去催账的时候,这些公司要么说已经付款了,要么就耍无赖不给钱。”就这样,晨芳近两千万的损失,成了企业发展的沉重包袱。 

  这只是晨芳公司管理方面的一个缩影。据黄先生介绍,在晨芳公司的发展历史上,“厂长负责制”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厂长负责制一般都是三年,第一年是适应期,第二年是发展期,第三年则是厂长自谋出路期。”黄先生说,“一到了第三年,很多厂长就开始想自己的出路了,谁还管厂子的死活?在困难的时期,这样频繁地更换高层领导会把企业拖入深渊,而晨芳公司就是这种管理体制的牺牲品。” 

  □宣传失措 

本可借力刘罗锅为小钱错失良机
  

  黄先生告诉记者,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晨芳公司虽然是股份制公司,但管理理念和思维始终没能和时代接轨。 

  1996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红遍大江南北,刘罗锅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人物。“就在这部电视剧热播的时候,电视台曾经找过晨芳公司,希望罗锅香皂能够冠名这部电视剧。”黄先生称,当时对方提出来的广告费仅仅为30万元人民币,“这对于晨芳公司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当年晨芳公司的销售额达到了9200多万元,就是30万元这样的一笔小钱,晨芳也没有掏。”黄先生说,晨芳公司的高层负责人对广告嗤之以鼻,“他们觉得晨芳公司的产品,已经非常热销了,来买罗锅香皂的人,都排起了长队,做广告有什么用,没必要花这些冤枉钱”。 

  当时 ,不只是晨芳公司,国内大多数洗涤企业都很少做广告。但当年,作为后起之秀的浙江纳爱斯集团,却打出了第一支广告——雕牌透明皂的广告。“凭借着广告效应,雕牌透明皂迅速走红,抢占全国市场。”毛小军说,“现在想起来都心疼,晨芳做透明皂的时候,纳爱斯还不知道在哪儿,而如今晨芳已凋落,纳爱斯却成了洗涤行业的巨头。” 

  品牌趣闻 

香皂驼着背别致又实用
 

  12月8日,记者在建设路路口见到了原烟台第二化工厂的职工老郑。如果不是因为厂子破产,老郑这个岁数的人都已经快退休了。但如今,老郑依然每天要开着面包车,走在运货的路上。 

  谈起罗锅香皂,老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却不知道怎么说出口。 

  “那就说说罗锅香皂的名字怎么来的吧!”老郑说,以前在大海阳河上,有一座大名鼎鼎的桥,就是罗锅桥。罗锅桥,因坡度很陡、形似罗锅而得名。 

  “罗锅桥有多陡呢?据老一辈的人说,骑着三轮车肯定上不去,都得下来推着车子过去。”老郑说,罗锅桥的位置大概就在今天大海阳路与西大街交会的十字路口,大约1956年被拆除了。 

  罗锅香皂的造型和罗锅桥一样,都是呈罗锅状。老郑一面比划一面告诉记者,罗锅香皂从研制初期开始,就一直是这个样子。“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造型还是一直没有发生变化。”老郑说,“呈弓形的罗锅香皂用起来很方便,洗澡的时候可以进行全方位地擦洗。” 

  虽然多年过去了,一提起罗锅香皂,老郑仍充满自豪地说:“这样的造型,在全国并不多见,质量更是好得没话说!” 

   [编辑: 张珍珍]

编辑/发表时间:2014-01-26 10:56
编辑词条如何编辑词条?)                          历史版本

贡献者:
张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