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腔

摘要:

职业腔是指职场人士的“言行举止”或多或少所带有的职业“腔调”,它可以帮你完成社会角色的转换,但如果把职业腔带进生活就会给自己造成诸多交流障碍。

 

职业腔-简介

职业腔职业腔

职业腔是指人们在一个机构或者在一个行业从业时间过久而渐渐形成的与该职业有关的一些习惯。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职业腔。

广义的“职业腔”不仅包括话语,还包括生活习惯。

职业腔-特点与表现

职业腔漫画职业腔漫画

职业腔最显著的就是“如影随形”,它会不知不觉地被带入生活,无论是与家人还是与同学朋友交流沟通都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职业腔”,完全是不经意的,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也察觉不到职业腔带给别人的影响。

日前某网站论坛就做了投票调查,结果显示:回到家接电话说“你好,请讲”的得票率高达67%;排名第二的行为是“和家人说话会蹦出英文单词”;位列第三的是“和家人讨论事情好像开会做报告”。 

表现

英文名:“国际化”符号

外企的白领丽人流行取英文名,什么Rose、Geir、Emma等等,作为在公司内部使用的商务用名,也便于和老外沟通。一个现代职业白领,除了身份证上的姓名之外,她还应该拥有英文名和网名。

“散装英语”:“身份”象征

使用“散装英语”的,是一部分懂英语的人,他们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英语单词或短语来配合中文表达。大多数人认为他们意在告知别人自己的“身份”。因为大城市的白领是使用“散装英语”的生力军,所以几乎在所有有白领出没的场合,都会听到这种“散装英语”。

白领腔:“美声”训练

如果你经常往写字楼打电话,那么,你总会听到一种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白领腔:柔柔的、沙沙的音调,不卷舌的、没有儿化音的语感,职业化的矜持,格式化的礼貌,而且还时不时冒出一些原则性很强的商务辞令,什么“沟通”“意向”“定位”“互动”“控制”“合作”“第一时间”……这一些,都成了她们与时代接轨的标志。形成了此类语言习惯的白领们,在走出职场氛围时,往往因一时难以转换,遭遇“水土不服”。
 

职业腔-类型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职业腔。职业腔的类型有很多,比如官腔,还有白领腔。

官腔就是在官场官方说话的语言和语气。这种职业腔一般具有教导性的、启发性的、训诫性的以及勉励性的腔调;

白领腔就是白领与白领,白领与客户之间擅长并喜欢使用的比如沟通、意向、定位、互动、愿景等辞令。

职业腔-形成原因

走进写字楼,迎面而来的是相似的着装、相似的语调、相似的表情、相似的动作,主管对新人说:“好好学习,这样才够专业!”于是为了贯彻这一方针,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人们一天24小时都保持着“职业度”,因此,职业腔可以说是特定场合所赋予的特定的职业需要,就如同上班必须穿职业装一样,是为了完成一种职业的社会角色转换,这也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之一。 
 

职业腔-影响

职业腔不经意间会被带进我们的生活,当职业腔脱离了特定的工作场合,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影响。有引发家庭矛盾的,也有使恋爱告吹的,我们千万不可小视“职业腔”的破坏力。

实例

Ada培训机构讲师
职业腔:“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Ada刚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对于上一段恋情的告终,她很无奈,原因是男方的长辈认为Ada太自以为是,总是“质问”他们“明白我的意思了吗”?弄得长辈们非常反感,甚至连男友都开始对她不满。Ada也挺无辜的,“我完全没有质问的意思,这只是我在平时上课时询问学员的口头禅。”谁知小小一句口头禅,竟断送了自己的姻缘。

小雷软件工程师
职业腔:散装英语+专业术语
小雷在外企工作,和许多外企白领一样,无论上班下班,都会无意蹦出“anyway”、“great”、“report”等等散装英语。放假回老家被邀请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小雷还是没能忍住自己的“职业腔”。毕竟老家是小县城,小雷时不时冒出的洋文,大家渐渐变得不耐烦起来。聊到数码设备时,小雷出于职业习惯又大谈软件技术开发,听得大家都一头雾水,彻底搞僵了聚会气氛。后来同学们再聚会,小雷就被“踢”出了邀请名单。

网友yukar人力资源管理
职业腔:你别说理由,告诉我结果!
我平时是做HR(人力资源管理)的,平日里工作都讲究效率、重结果。上次家里人和我说事情,我想也没想就冒了句“你别说理由,告诉我结果!”然后家人就暴怒了,好一阵子才原谅我。

辉财务
职业腔:过于精打细算
网友“暖色心情”在论坛上抱怨,她的老公辉是财务,而他也把工作上的习惯带入了家庭生活,不仅每项开支都要记录,月底要核账,甚至拿零用钱时还要填写申请单,朋友聚会斤斤计较、孝敬父母也要算计,总之一切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先,“暖色心情”坦言,这种生活让她感觉太累了,离婚可能在所难免。

职业腔-如何脱去“职业外套”

“职业腔”其实并非一无是处,不过得用在合适的地方,面对自己熟悉的家人、爱人、朋友,无限制蔓延的“职业腔”就是个麻烦制造者。如何在下班后脱掉“职业外套”,这四招也许用得着:

1、慢一拍行动。工作之外,没有了竞争压力,不用再将自己包裹在紧张之中,让自己的思维慢一拍、说话慢一拍,把自己慢慢融入亲友的氛围中。

2、十分钟放松。结束一天工作后,不要着急整理东西匆匆下班,给自己十分钟的放松,戴上耳机放一段舒缓的音乐,保持你最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静静体会呼吸,告诉自己:今天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我该休息了。有条件可以学习一下瑜珈的冥想,对缓解紧张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3、改变妆容或穿衣风格。穿上职业装,总让我们认为自己还在职场,因此,在工作之外,把那些职业装统统收起来吧!休闲、时尚、舒适,总之,下了班,就是另一个自己。  

4、事后补救,黑色幽默。如果真的没有忍住,而让“职业腔”跑了出来,不妨将计就计,比如,称老婆为老板、把家务事当成项目计划执行,说不定也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但有个前提,你意识到了自己“职业腔”的存在,否则也谈不上补救了。

 

去年,我进入一家外企实习,尽管我的英语已通过大学6级,但还是发现词汇量不够用。公司有老外、海归,还有很多外籍华人,其他员工也有多年外企工作经验。跟他们交谈,有时说纯英语,更多时候就讲“散装英语”了,一段中文或者沪语中往往夹杂那么几个英文单词。不过学这些“散装英语”,成了我扩大词汇量的新方法。

譬如“budget”这个单词,散装于某人叫我问的一个问题:“Judy,问问Delia买蛋糕的budget是多少?”虚心请教后,才知道这是“买蛋糕可以花多少钱”的意思。于是,后来公司需要搞活动买东西,都会问一下budget。但我过了好久都不知道这个单词怎么拼写,甚至不晓得它的中文意思是“预算”。诸如此类,我跟同事学了很多英语单词,像bonus(津贴,附加补助)等等。日子长了,听“散装英语”也很自然。偶尔听到不知道的单词时再去查它的拼写。

我觉得,有时候,我们说“散装英语”是因为第一次接触这个事物的时候,就是用英语表达的。像我学“budget”这个单词前,对“预算”这个中文词汇是极少用的。同样的还有“post-it”等词汇,每次同事都指着它叫“post-it”,于是,我便只知道它是“post-it”而非“报事贴”了。

因此,“散装英语”是环境和习惯使然——周围人都用英语称呼某一事物,让你忘了或者忽视了它的中文称谓。但换了环境和对象,就要考虑一下环境和交谈的对象。有次我要和妹妹出去旅游,告诉她我的budget是多少时,想到她可能不知道意思,就改口说预算是多少。其实,任何一个外语词汇,总有办法完成中文“变身”的,只不过可能会慢一拍。不过时间长了,应该也是可以习惯的吧。

编辑/发表时间:2010-01-05 15:58
编辑词条如何编辑词条?)                          历史版本

资料出处:http://www.hudong.com/
贡献者:
程和平徐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