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保护

1 什么是草原和草地生态系统?

 

  草原中纬度地带大陆性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由多年生耐旱、耐低温、以禾草占优势的植物群落的总称。草原群落的高度不高,但密度却很大,有明显的季节更替,发育盛期在7月~8月间,正是雨多高温的季节。草地生态系统指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生产者的陆地生态系统。因所在地区降水少、蒸发大,因此其结构、种类、生物量等都比森林要低。植被层的高度不高,植物个体小,但密度大。因季节变化,不同植物种类表现出不同季相,同时因层次分化不明显,鸟类比森林少,哺乳动物中以较小的穴居和较大健走动物为特征。世界上草地占陆地总面积1/4,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温带。现在世界各地的天然草地除了部分做放牧外,已有相当大面积被农业生态系统所代替。它同样具有防风、固沙、保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由于人口激增伴随的家畜头数增加,草地超载导致了草地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按植被类型不同可分为草原、草甸、灌草丛等次一级的生态系统。

 

  2 我国草原生态现状如何?

 

  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2/5,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干旱、高寒等自然环境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主体生态系统。


  我国草原分布广泛,遍布各个省(区、市)。内蒙古、广西、云南、西藏、青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重庆、四川和贵州西部12省(区、市)有草原面积约3.3亿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84.4%;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东北3省有草原面积约0.17亿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4.3%;其他省(市)有草原面积约0.45亿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11.3%。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和甘肃6省(区)是我国的六大牧区,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75.1%。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强化草原保护,大力推进草原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集中治理生态脆弱和严重退化草原。重大生态工程区内植被组成发生显著变化,多年生牧草增多,可食鲜草产量提高,有毒有害杂草数量下降,生物多样性明显好转,区域生态显著改善。


  但总体看,全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工程覆盖面仍然较低,70%以上的草原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主要牧区草原超载率仍在30%左右,部分地区的牲畜超载率甚至达到80%。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草原沙化、盐渍化、石漠化依然严重。草原生态呈现“点上好转、面上退化,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态势。我国草原生态状况仍不容乐观,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3 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有哪些措施?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中央关于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我国将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促进草原生态形势的好转。


  确立生态优先的草原发展战略。必须确立生态优先的草原发展战略定位,强化草原的生态功能,将尽快遏制草原生态整体恶化局面、促进草原生态修复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草原工作的中心任务。


  给予草原牧区特殊政策扶持。要继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集中出台有利于草原生态改善、畜牧业生产发展、牧民生活提高的强牧惠牧政策。


  切实落实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对禁牧草原给予补助,对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给予奖励,对牧民给予生产性补贴,这标志着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已基本建立。


  做强做大草原生态工程。进一步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提高围栏建设中央补助比例;大力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逐步减轻天然草原人口压力和牲畜放牧压力,促进草原生态修复;尽快启动草业良种、草原防灾减灾、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农区草地开发利用、牧区水利等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全面实施《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


  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强化草原承包经营管理,规范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明确使用权,落实承包权,保障收益权,充分调动农牧民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农牧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发包方和承包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权责利相统一。


  大力加强草原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要按照配置合理、职能明确、运转高效、服务到位的原则,加强草原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推广机构的建设。努力解决草原行政管理机构与草原管理职责不匹配的问题,主要草原牧区要强化和充实草原行政管理机构队伍。要把草原面积较大的省(区)、草原工程项目县(旗)、草原生态脆弱区,作为草原监理机构建设的重点,积极推进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草原监理机构,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改善执法装备条件,增强执法监管能力。


  不断强化草原执法监督能力。创新草原执法监督方式,主动联合公检法和纪检监察部门,坚决查处重大典型违法案件。做好大案要案的跟踪督查,确保处罚决定得到执行。强化草原信访案件的查办和督办,切实维护农牧民合法权益。配合做好相关草原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不断完善草原法律法规体系。大力推进各省(区)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和管理使用办法的制定出台,严格规范草原征占用行为,确保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政策全面落实。

 

政策解读

我国如何补助奖励草原生态保护?

 

  从2011年开始,我国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覆盖60亿亩草原、惠及近200万户牧民。中央财政安排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36亿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是实施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以全国平均水平估算,中央财政按每亩6元给予补助。


  二是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中央财政按每亩1.5元对未超载放牧的牧民给予奖励。


  三是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增加牧区畜牧良种补贴,将牦牛和山羊纳入补贴范围;实施牧草良种补贴,对8省(区)9千万亩人工草场,按每亩1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实施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对8省区约200万户牧民,按每户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四是安排奖励资金。中央财政根据各地绩效考评结果,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省份给予奖励。

 

名词解释

 

  草地围栏
  用不同的材料和围圈方式,把草地分割成一定面积的小区的措施。常见的围栏技术有:石头围栏、土墙围栏、草垡围栏、刺铁丝围栏、金属网围栏、生物围栏、沟围栏和电围栏等,选择时应因地制宜。按照围栏的用途和目的,还可分为划区轮牧围栏、打草围栏、改良草地围栏、封育保护围栏、使用权分界围栏等。


  草地退化
  又称草原退化、草场退化。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草原的草群组成和土壤性质变劣,产草量下降,载畜量减少甚至不宜放牧的变化过程。


  草地退化的特征是:1.草群种类成分中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衰变为次要成分,而原来次要的植物逐渐增加,最后由大量非原有的侵入种变成为优势植物;2.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弱,可食产草量下降,而不可食部分比重增加;3.草原生境条件恶化,出现沙化、旱化及盐碱化,土壤持水力变差,地面裸露;4.出现鼠害、虫害。引起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搂草、挖药材等。我国的草原多分布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因干旱缺水,生产水平极为低下。


  草地盐渍化
  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半干旱区的河湖平原草地、内陆高原低湿地草地及沿海泥沙质海岸带草地,在受含盐(碱)地下水或海水浸渍,或受内涝、或受人为不合理的利用与灌溉影响,其土壤处于近代积盐,形成草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过程。

 

                                                     本版文章由李维编辑整理

编辑/发表时间:2011-04-13 08:20
编辑词条如何编辑词条?)                          历史版本

贡献者:
许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