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
(A.R.Radcliff-Brown,1881-1955)代表作:《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1952),《社会人类学方法》(1958)思想背景: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特别是功能论思想;里弗斯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思想;马林诺夫斯基人类学的功能理
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1884-1942)代表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野蛮社会的犯罪和习俗》(1926),《西北美拉尼西亚的野蛮人性生活》(1929),《自由和文明》(1944),《科学的文化理论》(中
马林诺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1884-1942)代表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野蛮社会的犯罪和习俗》(1926),《西北美拉尼西亚的野蛮人性生活》(1929),《自由和文明》(1944),《科学的文化理论》(中
滕尼斯(Ferdinand Tnnies,1855-1936)代表作:《伦理》(1909),《公社与社会》(1912),《公众舆论批判》(1922),《进步与社会发展》(1926),《社会学研究与批判》(三卷,1925-1929),《社会学引论》(1931),《近代精
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代表作:《社会主义体制》(1902),《政治经济学手册》(1907),《普通社会学》(1916),《事实与理论》(1920),《民主制的变革》(1921)思想背景:意大利马基雅维利关于权力斗争的政
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1857-1929)代表作:《有闲阶级论》(1899),《营利企业论》(1904),《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1919),《不在地主所有权》(1938)思想背景:贝拉米的乌托邦社会主义著作《回顾》中关于冲突性
吉丁斯(Franklin Henry Giddings,1855-1931)
代表作:《社会学原理》(1896),《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1924)
思想背景:孔德的实证主义和斯宾塞的进化论思想,涂尔干、萨姆纳、沃德等的社会学思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020--84113313
手机:18933930389
邮箱:ZJL7766@126.com。
基本介绍
郑君雷,1968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现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中山大
于实践中悟实务之真知,于生活中寻人性之常理;
于课堂中解学生之疑惑,于研究中立社工之学问。
今天让我们跟随童敏老师一同走近社会工作,探寻社工的独特魅力。
人物简介童敏,厦门大学社会工
于实践中悟实务之真知,于生活中寻人性之常理;
于课堂中解学生之疑惑,于研究中立社工之学问。
今天让我们跟随童敏老师一同走近社会工作,探寻社工的独特魅力。
人物 简介
童敏,厦门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博
于实践中悟实务之真知,于生活中寻人性之常理;
于课堂中解学生之疑惑,于研究中立社工之学问。
今天让我们跟随童敏老师一同走近社会工作,探寻社工的独特魅力。
人物 简介
童敏,厦门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博
卓彩琴 博士,教授
学习经历:
1、博士: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方向) 学校:华东理工大学
2、硕士:人口学专业 学校:中山大学
研究领域:
残障社会工作 、社区发展与服务
开设主要课程:
地理决定论也称为气候决定论或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物的生活习惯及其文化特点由其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理论。
地理决定论是由埃尔斯沃思亨廷顿提出的,他以罗马帝国在400-500年期间的兴衰为例,在这段期间,由于罗
基本介绍
张应强,男,苗族。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
198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1990年在中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98年至2003年在职攻读中山大学历史系明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曾任第15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国际旅游(RC50)研究分会第一副会长(2003-2006年),现为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SSCI刊物)国际编委、China T
张和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
学历背景
云南大学历史学学士,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文学硕士,香港理工大学社
周光文,男,湖北广水人。业余诗人。作品散见于华商时晨报、沈阳今报、映山红、中国诗歌网、盛京文学、泸州作家、中国诗歌在线、大别山诗刊等,现为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中国诗歌流派网会员、中国诗歌在线会员等。
剧透(全名剧情透露):是指在他人看完某个戏剧作品之前告诉其内容或结果。把涉及剧情的作品(如小说、电视剧、电影、漫画、游戏等)的内容泄漏的行为,其内容通常是涉及故事核心或伏线,因此对于未曾观看原作的读者,在
陈那波
博士 教授 博导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副主任
中山大学政府与政治数据中心,主任
《公共行政评论》,编委
陈那波
博士 教授 博导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副主任
中山大学政府与政治数据中心,主任
《公共行政评论》,编委
机理、机制及制度的含义各是什么?有何区别
机理与机制的含义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机理
机理,是指事物变化的理由与道理,从机理的概念分析,机理包括形成要素和形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其原理是
所谓机制(mechanism),原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生物学中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以及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是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
机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反映的是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