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1897哈奇开斯机枪;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7.5mm沙捷里拉轻机枪;M1930 13.2mm大口径机枪;达尼航空机枪;MAC 1934年式7.5mm航空机枪;M1930 13.2mm哈奇开

哈奇开斯公司;哈奇开斯公司;MAC兵工厂;哈奇开斯公司;MAS兵工厂;MAC公司;哈奇开斯公司
兵器名称
M 1897哈奇开斯机枪;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7.5mm沙捷里拉轻机枪;M1930 13.2mm大口径机枪;达尼航空机枪;MAC 1934年式7.5mm航空机枪;M1930 13.2mm哈奇开斯大口径航空机枪
M1934/39航空机枪
法国
1897年;1921年;1920年
E922
枪械 机枪 法国 二次世界大战
重机枪和轻机枪
法国是较早装备机枪的国家之一,早在1897年,冯·奥德科莱克设计的哈奇开斯机枪就开始装备法国军队,并被命名为M1897哈奇开斯机枪。该枪不仅因其是世界上第一挺成功的导气式机枪而闻名,更是因为它曾被日本军队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大量使用,并与俄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打得旗鼓相当而名声鹊起。但是,法国军队对机枪的作战价值感觉迟钝,也没有给予哈奇开斯机枪应有的重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法军拥有的机枪数量依然有限,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杂牌机枪。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德军大量装备的马克沁机枪使英法联军受到重创,法军当局才意识到机枪这种大威力自动武器的战术作用,哈奇开斯机枪开始被法军广泛装备,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显示出优异的战术性能。
    哈奇开斯公司以M1897哈奇开斯机枪为基础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武器,其中包括著名的M1914 8mm哈奇开斯重机枪。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闭锁动作由铰接在枪机尾端面的闭锁栓上下偏移来实现,冷却方式为水冷式,只能进行连发发射。该枪没有设置专门的保险机构,供弹具为24发或30发刚性弹板,也可以将数个弹板连接成为容弹量更大的弹带,片状表尺,缺口式照门。该枪可以安装在3种平射枪架上使用,分别是1914年式、1915年式和1916年式枪架,其中1916年式枪架使用最为普遍。在对空目标实施射击时,还可以把该枪安装在专门的高射枪架上。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射击可靠性不错,而且威力相当可观。但该枪确实是一支名副其实的
重机枪,它的质量超过49kg,需要两名机枪手推着手推车或者马车来运输,因此该枪的机动性很难谈得上灵活,但这在一战中常见的固守堑壕作战的条件下还是可以适用的。由于法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尝到了装备体系中重机枪数目不足的苦头,因此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重机枪的发展得到重视。法国开始对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进行改进,首先是将射程从原来的2400m提高到了3500m;其次改进了枪架的操控机构,能够实现从水平到仰角90°射击,而原来的枪架的射角只能达到60°。这种改进型的重机枪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40年6月法国被占领才停止。
    在二战之前,法国军方也特别重视轻机枪的发展。为了替代原来使用的、包括本国研制生产的绍沙轻机枪和进口的路易斯轻机枪等法军认为不够理想的轻机枪(当时法国叫作机关步枪),在一战结束后不久,一些兵工企业就开始着手研制新型轻机枪,其中包括哈奇开斯公司研制的M1922 8mm轻机枪。该枪与哈奇开斯出品的其他机枪类似,都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尾端闭锁栓摆动闭锁方式,供弹装置为刚性弹板,容弹量为15发。
    人们在提及法国这一时期的轻机枪时往往只知道M1922哈奇开斯轻机枪,其实,在当时更受军队欢迎的却是MAC兵工厂于1921年初设计出的7.5mm沙捷里拉轻机枪。沙捷里拉轻机枪迎合了当时法军步兵班对自动武器的需求,而成为制式装备,命名为M1924/29沙捷里拉轻机枪。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击锤式击发机构。该枪有两个扳机:扣动前面的扳机是单发发射,扣动后面的则是连发发射;供弹具是容弹量为25发的盒式弹匣,安装在机匣上方使用;瞄准装置采用可以避免虚光的机械瞄具,片状表尺。M1924/29沙捷里拉轻机枪还采用了枪机运动减速机构,能够将理论射速降低到450发/分。由于该枪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机构运动可靠性,因此很快就在法国军队里普及装备,并由于使用、操作简单而获得了一致的赞誉。当然,沙捷里拉轻机枪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在战斗状态下不能很快地更换枪管,位于机匣上方的弹匣在射击时会阻挡射手的视线,但这并不妨碍法军对它的喜爱。从1929年到1940年,位于沙捷里拉市的MAC兵工厂和位于圣·艾蒂安的MAS兵工厂为法军生产了大量的M1924/29沙捷里拉轻机枪。
    虽然法国军方和兵工企业在二战之前对重机枪的设计、制造和训练使用等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其在后来的战争中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这要归结于战前法国政府的消极防御态度和其最大限度地压缩军费开支的行为。老式的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不仅质量过大、机动困难,而且生产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都比较高,在一战时期尚且不能完全满足当时的战场使用要求,更何况是在过了将近30年的二战时期,笨重的老式哈奇开斯机枪也许只适合在
马其诺防线那种永久防御工事内使用。尽管马其诺防线被法国政府在战前寄予厚望,但它在战时却一点作用都没有发挥,因为没有哪一场战斗是守在一个固定地点就可以OK的。也许在战前,法军的一线士兵们并不会看得这么远,但他们对手中过于笨重的重机枪的不满却是毫无疑问的--甚至比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更重的圣·艾蒂安重机枪还在服役。一些部队开始试着将新装备的M1924/29沙捷里拉轻机枪的后部加装支架和驻锄当作重机枪使用,虽然这与重机枪的作战要求还是不符合。但基于这种用法,MAC公司设计的7.5mm口径M1931A要塞机枪于1931年问世了。该机枪不仅可以用于工事防御战,还可以加装在装甲车辆上使用。为了能够实施不间断的、高密度火力射击,它采用了较厚的机匣壁和重型枪管,还在枪管的套筒上设置了专门的注水装置,以便有效地冷却因高速射击而过热的枪管。采用容弹量为150发的可散弹链或者容弹量为36发的双排盒式弹匣供弹,弹匣既可以安装机匣的左边也可以安装在右边,可以按照使用环境的特点来选择。但是,大量生产的M1931A要塞机枪在战前装备到部队后,被使用的却不多,更多的滞留在仓库中。法国被占领之后,法军的大部分武器都被德国侵略军占有,并被用于1942~1943年的东线西北部战场。
顺应潮流的大口径高射机枪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航空和装甲部队的装备技术更加完善,为了有效地与之抗衡,迫切地需要提高步兵武器的威力。法国的兵工企业投入大量的经费和精力,致力于研制能够有效地毁伤装甲目标并能够以高射角快速追击移动目标的高射机枪。经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样机试制、试验之后,哈奇开斯兵工厂研制的专门对付地面装甲目标和空中目标的M1930 13.2mm大口径机枪问世了。该枪上的很多零部件都借鉴了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的结构设计,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击针式击发机构。1930年,该枪的两款变型枪被法国军队列装,它们分别可以在机匣上方安装容弹量为15发的刚性金属弹板和容弹量为30发的双排弹匣。
    根据具体作战任务的需求可以把第一种型号的M1930大口径机枪,即使用刚性弹板供弹的型号,安装在R3B式高射三脚架上(该配置状态下武器系统的全质量为97kg),或者是安装在平射枪架上使用(这种配置的系统全质量为65kg)。此外,该枪还可以配用既可以打击空中目标又能实现水平射击的多功能三脚架。
    实际上,更受部队欢迎的是第二种型号,也就是采用双排弹匣供弹的M1930大口径机枪,由于位于机匣上方的弹匣便于快速更换,而且容弹量更大,因此与采用弹带供弹的型号相比,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战斗射速。该枪可以安装在质量为l95kg的轮式机枪架上使用,也可以把一对或者4支机枪并列安装在专用的高射机枪架上使用。其中双联高射机枪是将两支M1930大口径机枪安装在R3B式高射三脚架上使用,加上瞄准装置全系统质量为375kg;四联高射机枪使用的则是R4式枪架。这两种高射武器系统都可以由汽车、铁路平板车、轮船搭载,还可以固定架设在重要防御设施附近的专用场地上,作为步兵防低空武器使用。R3B式高射机枪架还带有脚架调平机构,可以在野战环境(地面不平、泥土松软等条件)下使用。配用R3B式高射机枪架的双联高射机枪以其出色的战术性能成为当时法国最优秀的轻武器之一。M1930哈奇开斯四联高射机枪也具有很强的战斗威力:所有的枪管齐射时理论射速高达1800发/分;为了加快瞄准速度,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瞄准调整分别由两名射手来完成。部分高射排还装备了快速更换弹匣的专用装置以强化它的火力优势。该武器的缺点是过于笨重,整个武器系统的质量超过了1200kg。在二战时期,法国陆军装备了大量的大口径高射机枪,这些高射机枪在对抗敌军不期而至的空袭打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硕果无存的航空机枪
二战前,航空兵部队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机载武器的发展。法国是较早尝试使用机载机枪的国家,世界空战史上首次使用机载同步机枪击落敌机的战例就是法国飞行英雄罗兰·卡罗斯的杰作。法国空军早期装备的航空机枪都是由重机枪或轻机枪改制而来的。其中一支是将M1914哈奇开斯重机枪稍做改动而成:在缓冲装置上增加了运动组件加速机构,将射速提高了一倍,达到了1000发/分。使用时将两支机枪并排安装在专用枪架的两侧,枪架可以水平转动,供弹装置采用从机匣两侧可以安装的可散式弹链,为了防止射击后的弹壳乱溅还特别添加了弹壳收集器。当法国军队开始列装口径为7.5mm的M1929C机枪弹时,哈奇开斯航空机枪的枪管口径也被调整以适应新的弹种。
    圣·艾蒂安的MAS兵工厂在1920年代初也研制成功了一款航空机枪--达尼航空机枪。该枪以设计师达尼兄弟的姓氏命名,它的结构是以一款鲜为人知的M1923达尼轻机枪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达尼航空机枪有3种型号,分别是转管式航空机枪、双联同步航空机枪(机枪枪口向前,射速与螺旋桨旋转同步,这样射出的弹头恰好可以与螺旋桨桨叶错开)和侧翼式航空机枪(横着安装在机身两侧)。达尼航空机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连发发射,供弹装置为两端具有连接环的金属弹链,缓冲机构设有枪机加速装置,可以实现高速射击,理论射速可以达到1100-1200发/分。该枪非常轻巧,加上冷却装置后全枪质量也不过8.2kg。该枪的不足之处是它的退壳机构不够合理,若发生抽壳故障不能够通过对枪进行简单的不完全分解来排除故障。达尼航空机枪的制造成本相当低,除了枪管和自动机采用金属切削加工之外,其他零件基本都是采用冷冲压成型,这在当时法国国内的轻武器中是唯一的。从1920年初到1931年,法国共生产了11000多支达尼航空机枪。该枪的生产经济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低廉价格充分迎合了当时法国政府的要求,因而顺利地在一定范围内列装,并有相当一部分伴随着法国空军部队一起开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1934年,法国空军开始装备MAC 1934年式7.5mm航空机枪,该枪的结构原型是M 1924/29沙捷里拉轻机枪。MAC 1934年式航空机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机匣为冲压件。供弹装置中有一种颇具特色的250发大容量弹鼓,弹鼓上设有被动转动装置,并且在同步式或者侧翼式型号的枪架上设有与之对应的机构,它们之间采用齿轮--齿条装置传动;而转管航空机枪采用的则是容弹量为100发的双排弹匣供弹。同步式和侧翼式航空机枪的击发和重复装填的动作都是由气动装置完成,而转管方案则需手动完成。在二战前期,大部分法国飞机都安装了MAC 1934年式航空机枪。1939年,MAC公司又对该枪方案加以改进,最后的型号被命名为M1934/39航空机枪。同一时期,法国军队还装备了少量的国外航空机枪,其中有比利时的7.5mmFN勃朗宁航空机枪和美国的7.5mm MG40柯尔特-勃朗宁航空机枪。
    进入20世纪30年代,航空兵部队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对机载武器的威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M1930 13.2mm哈奇开斯大口径航空机枪进入了法国空军的装备序列。该枪与其原型——M1930 13.2mm重机枪相比,一是将枪身质量从37.5kg降低到了22kg;二是将弹匣供弹方式改为弹链式。
    遗憾的是,经历了二战的洗礼之后,法国自行设计的达尼航空机枪和MAC 1934年式航空机枪都没有留存下来,我们今天只能在历史文献的字里行间去追寻它们的痕迹了。
编辑/发表时间:2010-01-24 00:56
编辑词条如何编辑词条?)                          历史版本

贡献者:
雷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