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陷阱”

“互联网制造了依赖不可靠信息存活的一代学生。”一月中旬,专门研究媒体的英国教授塔拉·布拉巴赞在布莱顿大学的就职演说中呼吁,各阶段教育的教师都要让学生掌握对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进行解读和筛选的技能。

    她认为,信息的轻易获得让学生的好奇心变得迟钝,压制了他们的质疑精神。她说,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法对互联网上的传言和未经证实的材料进行辨别。

    布拉巴赞把这种在互联网信息泛滥影响下的教育称为“谷歌大学”。

    “通过谷歌能轻而易举地获得难题的答案。但学生并没有能力鉴别这些答案是来自严肃可靠、被认可的工作,还是肤浅思想的大杂烩。”

    “谷歌能填饱你的肚子,但并不一定能给你营养。”布拉巴赞说。

    已在大学任教达18年之久的布拉巴赞说,大学里对互联网信息的过分依赖造成了“专业知识的扁平化”,原因就在于互联网上的每一条信息都被用户给予了同等的可信度。

    布拉巴赞的担忧跟安德鲁·基恩对“网上业余主义”的批判形成了呼应。在其著作《业余者狂热》中,基恩指出:“当今的媒体正在将这个世界破碎成数百亿个私人化的真理,每一个的真实性和价值似乎都是同等的。”

    布拉巴赞教授说:“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我经历了教育数字化的全过程,看着学生一拨拨地发生着变化。我们再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进入大学时知道他们该读些什么,他们阅读的材料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标准。”

    “当今的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缺少的是正确的信息。他们不加质疑地求助于维基网(Wikipedia,著名的百科知识网站)获取信息。为什么不呢?它是那样垂手可得。”布拉巴赞说。

    一位上了年纪的人对此深有体会:“早在我7岁的时候,我的老师就不许我们提交依据百科全书上的文章写成的报告。我们被要求使用多种来源的信息,并忠实引用。后来,我还被要求学习知识理论的课程,掌握了评估数据结论的可靠性的统计方法。如今,大家都能在网上轻易地发表自己的信息,孩子们比以往更加需要批判的评估技能。”

    不过,布拉巴赞并没有把学生对研究的“复制-粘贴”态度归罪于中小学教育,也没有归罪于学生个体。随着图书馆及存书量的减少,像谷歌这样的网络媒体平台显然有其重要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

    布拉巴赞说:“在教会学生信息技术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教会他们信息解读技能。学生必须接受训练,成为充满活力的、批判的思想者,而非仅仅满足于查看搜索引擎给出的首个网站。”

    布拉巴赞禁止自己的学生在第一年的研究中把谷歌、维基这样的网站作为研究工具,她为他们提供的全是经过同行审验的印刷体文本。

    “我希望学生去感受书本与印刷物,而非只是数字化的信息。二者都是好东西,学生不应该为走捷径而顾此失彼。”

    近些年,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抄袭,以及随之而来的网上“论文产业”的快速发展,已引发了人们的普遍担忧。不少论文网站为客户量身定做论文,有的售价能高达1000英镑。

    由网民自由上传词条释义的百科网站——维基网成立于2001年,它因充斥了大量不准确和无厘头的内容而备受争议。它的创始人之一拉里·桑格在去年离职前甚至用“无可救药”来形容它。

    在互联网上,谷歌是搜索引擎的老大,虽然从技术上讲,它会把最相关的内容排列在查询结果的最前面,但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查询内容的排序已被所谓的“搜索引擎最优化”所操纵,“谁出钱,谁出现”,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收入可观的产业。

    有人指出,学习的本质是“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教育的主要任务视为追寻答案,那学生就会掉入“谷歌陷阱”。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一篇有结论的程式化文章,我们就无法期望他们对材料进行批判性地处理。(译自英国《泰晤士报》网站)

编辑/发表时间:2008-06-09 14:58
编辑词条如何编辑词条?)                          历史版本

资料出处:
贡献者:
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