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用户开放股权?把用户变成股东?2005年3月,价值中国网CEO林永青开始把他琢磨了许久的模式正式向用户推广,一种用户的股份共享模式在实名制财经博客网站的基础上被创造出来,价值中国网也成了一个股权共享的开放型组织。
股权共享的开放型组织
股权共享制度是怎样设计的?在价值中国网,根据用户所做的贡献,比如说发文的数量、点击量、评语数量、评分多少,用一整套复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用户的贡献。在分配股票时,将这一数据参考进去。
在实践中,价值中国网逐步对这项制度进行了改进。第一是在比例上,比如说有些项目的比例太重,另一些比例太轻,就作些调整。
第二就是增加了一些新的项目,举个例子,比如老用户邀请他的朋友加入,以前对这种行为是不分股票的,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对整体有贡献的事情,所以增加了这个项目。
第三是将动态的股票分配改为动态和固化相结合。平时的分配还是动态的,但是每年固定一个时间,把股票固化一下,目的是把老用户以前的贡献固定下来,使老用户觉得踏实一些。比如说今年假设在这个时间点,一个人有1000股,然后中国价值网可以把其中的20%或者30%固定下来,固定的部分就不参加动态分配了。固化一部分以后股票就会变少,又会增发一部分,比如说固化100万股,那又增发100万股,这100万股又是所有人在参与分配。
第四是作一些技术上的改善。因为内容是没有办法用技术的方式来做评估的,也就是说,很难用技术的方式评价这个文章好,那个文章不好。为此,价值中国网用了评分跟点击量交叉的机制来评估,尽管不能做到100%满意,但至少是相对满意。
激励与约束的融合
“专业化、实名制、股份共享。”这是价值中国网的三个重要特点。在林永青看来,这几项是关联的,互相促进的。
如果不是专业化,其实要不要实名制不是太要紧,因为专业化才需要权威性、可信度。
在互联网之前,甚至在2.0之前,大家谈的都是企业的品牌,但是价值中国网在做一件事情,在为个人来打造品牌,实名制其实可以更可信。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看价值中国网的用户需要什么呢?林永青的答案是,他们希望在职业上获得成功,个人获得成长,也希望更多人知道他;讲得通俗一点,希望获得名与利。
当然,作为职业人士,价值中国网的用户更多地还会有精神上的追求,比如说想表达一些什么东西,希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实名制在这里就可以约束用户,使用户的言论不要太过激,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看法,做一些建设性的事情。另外,中国互联网上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知识产权总是被盗版,而用户使用实名制,用户写的东西,这是自己的知识产权,文责自负,可以起到约束作用。
股权共享,也是基于专业化和实名制。林永青说,如果价值中国网不专业、无价值,为什么要分享股权呢?其实这三件事情可能是一件事情,因为如果没有专业化,也做不起来实名制,如果没有实名制和专业化,分不分股票其实也没意义。
之前价值中国网推出股权共享制度的时候,更多的用户反馈“不是说我得到了多少钱,而是说我得到了尊重”。
价值中国网2008年最后一天第一次分红。林永青很想看一看分红以后用户会有什么反馈。
在他看来,职业人群通常都是知识阶层,而价值中国网的平台,能够让职业人士用知识为这个社会多作贡献,同时自己也获得财富。
突破发展瓶颈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目前价值中国网注册用户数已达几十万,并在2007年实现盈利。让林永青比较引以自豪的是,价值中国网不是靠风险投资而是靠自有资金、自己的业务做起来的。
除了靠网络广告取得利润以外,林永青表示,他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营利模式。林永青说,网站现在正在开发一个产品,短期内的目标是希望做一些人脉招聘,把个人媒体的职能跟社交、找工作、职业服务的职能结合起来。在美国有一个同类的网站,叫LinkedIn,去年其招聘业务赚了10亿美元。
价值中国网还曾经推出过“收费问答”模式,由于不好操作,又把它放下了。百度、新浪等网站有免费问答,林永青说:“更准确的东西需要收费,这项业务稍后我们还是要做,这是我们的理想,真正能够把知识变成财富。”
“我们的最大障碍是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一是资金不够大。林永青很认同马云讲的一句话:“企业是企业家做的,不是投资人做的。”投资人顶多是娘舅,他会帮你,但是金钱不会解决你往哪里走的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仍然是知识与策略的问题。2005年、2006年价值中国网发展得较快,后来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林永青当时也很困惑。后来想清楚了问题的症结,明确了策略。现在则更需要的是执行,“一个网站要成功,它一定是有思想、有目标的,所有的成功应该都是价值观的成功。”
第一财经日报:http://dycj.ynet.com/article.jsp?oid=47973191 腾讯科技:http://tech.qq.com/a/20090121/000157.htm 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121/01525784414.shtml 搜狐IT:http://it.sohu.com/20090121/n261869034.shtml 网易科技:http://tech.163.com/09/0121/01/50572OCV000915BF.html 金融界:http://finance.jrj.com.cn/2009/01/2101523394289.shtml 和讯IT:http://it.hexun.com/2009-01-21/113651614.html 创业邦:http://news.cyzone.cn/news/2009/01/21/69561.html IT商业新闻网:http://www.itxinwen.com/View/new/html/2009-01/2009-01-21-294491.html 计世网:http://news.ccw.com.cn/internet/htm2009/20090121_581161.shtml 互联星空财经:http://finance.jrj.vnet.cn/2009/01/2101523394289.shtml 东北网IT频道:http://it.dbw.cn/system/2009/01/21/051722157.shtml 时报在线:http://news1.secutimes.com/20090121/33/16761832.shtml 睿商在线:http://new.spn.com.cn/30/303742.shtml 易观国际:http://www.analysys.com.cn/web2007/yjxx_index.php/id_226794.html BiaNews网络编辑社区:http://www.bianews.com/viewnews-62467.html 香港贸发局:http://info.hktdc.com/chinanews/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