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成功营销》: 博客营销专家座谈

  (以下为价值中国网CEO林永青的部分发言......)

  主持人(《成功营销》杂志社副主编刘元煌):下面我们再请价值中国的CEO林永青谈谈他对博客发展和博客营销这方面的理解,我先简单介绍林先生,他既是一个写博客的高手,也是对博客问题有很多观察评论,而且他的价值中国网还应该说是独创了博客和网站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股权分红的合作方式。

  林永青:谢谢主办方,首先抱歉,实在不好意思,今天迟到了,因为是堵车,我路上在想今天这个在线交流的事,实际上商业社会后续可以有很多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博客或者web2.0的方式,视频的方式来解决交流问题,大家会节省很多时间,这个也是互联网的一个发展的方向。

  谈到博客营销,我感觉主持人给的题目空间比较大,大致可以理解为博客和营销关联的一个话题,我把它粗略定位了一下,大概可以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种情形,是一个网站的经营方如何对它的博客做营销。

  第二种情形,可以理解成能否以博客的方式帮助网站做营销,包括帮助企业,或者经营方,各类机构等。

  第三种情形,就是博客网站自身如何做营销。

  第四种情形,就是网站和博客之间能不能共同营销。

  这个话题实际上更是实践性的一些话题,我想谈一谈我们自己的一些做法,因为刚才我听几位嘉宾也在说,可能有很好的图片或者是一种互动性的方式能够做成博客。但恰恰相反,我们的网站文字很多,我个人认为,因为互联网具有很多种不同的生态,各种需求都应该有。有一些内容是不能够用简单的形式很好地表述的,必须要用很稍微复杂一些的方式,比如:文字。另外我们的“博客”网站,跟以往的“传统的”博客网站也很不一样。

  博客网站很早的一个初衷,是通过一种形式,让网友自主写作,在吸引一些客户这种关注、互动,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但仅有这个是不够的。因为互联网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工具,我们认为其实你可以生活在网上,你可以工作在互联网上,所以我们强调专业化。同时,我们也采用一个机制,由网站和我们的用户,博客共同来共享利益的机制,具体的做法就是我们来共享网站股票的方式。从0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接近两年了,我们网站经营将近三年的时间了。事实上这个方式还是很有效的,我是说博客营销说,或者互联网营销上有不同的生态。

  这也是一种互联网民主形式的一个体现,为什么用博客的形式呢?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可以用很低成本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为什么博客过去几年很流行。但是,我个人感觉,大家对新媒体与所谓传统媒体的异同点,在理解上可能也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很多的情形下,我个人觉得,如果太个人化的话,其内容的访问量是不会持续的,也不一定会有很好的实际价值。我是这么理解的,所以为什么我们做的网站,与其说是博客,我更愿意换一个词来说,叫“用户产生专业内容的媒体”。

  我再解释一下这个观点:举个例子,比如说你今天可能去哪里玩,你把个人的游记日志放上去,通常你的朋友会去欣赏,会进行交流,如果你是一个名人,也会有很多人来愿意看你的博客。但是,有一点,大家都认为新媒体跟传统媒体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新媒体应该是更分散的东西,非常分散,很多人在提供很多的信息。我却认为这个不一定准确,因为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传播价值的。媒体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很多的专家,或者很多有意义的内容,很客观的知识,通过媒体这个渠道,传播给很多人看,而不是一种很多人传播很多不同的“个人所谓信息”的多点对多点方式。

  我认为,太个人化、太分散的内容传播,会有前期的兴趣,或者吸引力的成分,但是很快地它会消亡。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可以看到,这种先有人气,马上人气消退的现象。我可以预言07年上半年会有很多的博客网站关闭,因为我觉得很多信息没有传播的必要。而什么信息有传播的必要呢?一定是有价值的东西、客观的东西,而不是太个人化的东西。你今天去哪儿玩,风花雪月地抒情一下,当然可以。但这种东西没有持续传播的价值,你今天去新加坡玩,可以发日志,明天去香港、后天去西藏,你还会发此类日志吗?你的朋友还愿意继续看吗?所以多点对多点的、太个人化的信息,我认为是没有太多传播的必要的,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我讲一个数据,我前两天看了一个消息,就是IDC做的一个统计,仅2006年一年期间,产生的信息相当于人类有史以来,所有信息总和的300万倍,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天文数字!做一个大概的比喻,比如说相当于普通厚度的书有12堆堆在一起,从地球可以堆到太阳,什么意思呢?信息已经太多了,而不是太少!


价值中国网CEO林永青。(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主持人:多少博客惹的祸是吧?

  林永青:对,很多大家看到,70年代、80年代,当年托夫勒他们就可以讲信息过剩、信息爆炸,当时人们体会还不深刻,因为没有实际的例子在那里;而现在可以看到了,上网搜索Google也好,百度也好,搜出来的很多是信息垃圾。

  接下来,我谈博客的发展方式,就着主持人刚才的问题——IDC接着预测说80%的信息还会由个人产生,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谁产生的信息你要先有可信度、权威性,所以打造个人或者博客的可信度跟权威性非常重要,然后才有可能使你的信息被人获取,被人接受,因为信息已经太多了。

  主持人:这里有一条留言,他也说了我刚才说的全民皆博,他说中国的博客现在有点虚火旺盛,还没有到显现博客的价值,包括营销传播方面。刚才李先生、凌先生谈得都挺精彩了,林先生是准备进行有效补充呢?还是愿意充当反方角色呢?

  林永青:我来做一反方吧。我实际和大家的意见相同的地方多于不同的地方。争论可以使节目更好看,我们做为座谈嘉宾有这个义务。(笑…)事实上我认为信息太多、和有一些网站的经营要关闭是两个问题。信息的确太多,我的观点是要表达,如何能够在众多的垃圾信息当中让有价值的信息突出来。另外,不少人认为,“博客是草根的胜利”,或者“博客是草根功成名就的工具”。我个人不太认同这种做法,事实上几乎所有功成名就的人都是草根,即使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

  最终大家都是从草根来的,成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机遇的原因,能力的原因等等。个别的情况也有,但是比如,相对来讲,李嘉诚至少现在比李公子李泽楷更成功。成功的人当中,受磨难的人多,从草根来的比例更大一些。我们从做企业的情况来看,白手起家的其实更多。真正能够继承财富而发展得很好的也有,但是比例少。

  所以我的结论是,我不认为因为互联网或者博客,使得草根的机会更多了,而应当说“草根们”竞争的速度更快了。另一方面,所有成功者都来自于“草根”。今年徐静蕾可能很流行,我相信她很快就不流行了。可以问大家这么一个问题:大家知道超女去年很流行,而两年前流行什么?可能大家已经想不起来了。流行的东西过去得非常快。这个好比现在上大学的人数比我们那个时候多,他们并不此更幸福了,而是他们的竞争更激烈了。

  另外,关于长尾理论,我把它定义成所谓的“大规模的个性化”。在传统的工业时代,产业方式基本上是“大规模的标准化”。因为如果想有个性化,成本就大会增加。我不太同意刚才李光斗先生说的,如果有信息多就符合“长尾理论”。我认为,这可能“符合”长尾理论当中生产产品这一部分,但不符合长尾理论当中产品最终能获得利益的这部分。我还是认为那些没有价值的信息,是没有人付费的。我们最近也是做了一个尝试,我们希望能够对传统的咨询方式做一个比较大胆的变革也好,推动也好,实验也好——事实上传统的咨询太贵,对用户来讲风险太大——有时候你可能只需要问一个小问题,为什么不把一个很大的咨询包分解成众多很小的问题呢?每次只要付一两千块元、甚至几百元、几十元。如果这样,就对客户来讲风险小,对咨询方来讲风险也小。传统的咨询一定是基于大项目的,否则咨询公司无法生存,但客户却因此多付出了许多多余的成本。咨询公司是将它们所有的固定费用,都转嫁、分摊到数量很少的几个客户身上。

  主持人:刚才听凌平先生说,要把自己的写博客的内容进行一些归类,我就想到了所谓定位两字。咱们中国现在写博客的人很多,而像你们三位这样的算是名博、或者是博客领袖这样的,率先和我们《成功营销》一起,是否认为已经到了提倡对博客,无论是个人博客、还是企业博客,进行一些有效的归类和定位的阶段了呢?

  林永青:我同意李光斗先生刚才的发言,我可以再延伸一些。李先生刚才谈论的问题,不完全是博客,应该是整个网络社区的礼仪,可以把这个称之为所谓社会学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是一种群居的动物,需要在社会里生活。这就有社交的礼仪、沟通的礼仪等等。我相信的互联网未来,应该会有一个互联网社会,人们会生活在互联网上。这个事情我认为不一定要去认证它,因为一定会到来,只是时间的问题。可能美国快一些,中国慢一些。这将是一个网络社会,而不仅仅是网络社区。人们会生活在网络上,所以我称之为是社会学的问题。

  人们可能需要更多地来考虑在网络上的个人形象。价值中国网最近做了一个产品。给用户有一个域名,一个品牌,也包括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实名制。我认为以后在网络上,个人也会有自己的网络品牌,就跟房地产一样的,这实际上是个人化的营销问题。这个事情是第一步,大家首先得先进入到这个社会里。我想今后无论是电信运营商也好,或者是互联网的服务商也好,会创造出很多的有实用意义的服务来,帮助大家在网络上能够生活。

  另外一点,我是想谈关于定位的问题,主持人刚才谈说,博客应该如何去定位?我认为我们可以类比没有网络前的现实社会。在现实社会中,企业是如何定位的,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企业想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另一方面是条件许可它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定位问题完全是营销的问题,博客网站也好,个人也好。

  从定位讲,刚才讲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但我更愿意鼓励说,企业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定位,而不是说有什么样的约束条件。为什么这么讲呢?事实上中国现有的互联网行业,我相信机会还很多,非常非常多。你完全有很多机会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一类人,当然这里面有很多艰苦的工作等等。但是从定位上看,我觉得不用太在乎说我希望如何很好地去选择定位,而在于更多地回归到自己的愿望——可能是使命也好,或者是你个人的价值观也好,努力做就好了。我觉得那类市场竞争分析的技术。反而不太重要,事实上现在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主持人:可能还没有到那个竞争激烈的阶段。

  主持人:还有这么一个问题请教一下,有数据说,国外70%的500强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博客,而中国可能企业博客还处于一个更初级的阶段,可能仅限于被李光斗、凌平先生鼓动了一些少数的企业家开始尝试这个行为了,但是真正到企业博客的初步的繁荣,还有一段时间。包括刚才也谈到了,可以利用博客发布自己的正面消息,但你也可能会受到负面消息的伤害,如果说中国我们希望更多的阶层能够参与到企业博客的建设中来,那么几位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建议呢?

  林永青:我谈一点意见,我个人认为互联网是很重要的,博客也是一个不错的工具,但不是说非要不可的。不同企业的经营者能力是不一样,有的人擅长写作,而有人不擅长这种博客营销的方式。但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比如做博客广告,比如可以上新浪聊天室。象王石和潘石屹都在做房地产,但是王石不写博客,他选择和摩托罗拉拍广告,所以,我说企业博客不一定是必要的东西。

  相反地,我想强调的是,所有企业家都要看到互联网的巨大威力甚至革命性的威力,应该更多学习和了解互联网,这是能够改变企业经营和营销策略的问题。

  网友:博客的商业价值应该怎么开发?

  林永青:我从两个方面讲,第一点,博客网站一定要有价值。我们06年已经盈利了,主要的盈利手段就是营销和广告。无论是新媒体,还是旧媒体,都可以通过销售广告来盈利,我不想多说,事实上我们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了这个事情。

  第二点,我想把网友的问题稍微做一点修改,问题不是说博客网站如何盈利,而应该说不同的博客网站,比如价值中国,比如某一家博客网站应如何盈利的问题。就像问门户网站如何盈利?这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新浪擅长新闻,而网易做游戏做比较多,虽然都是门户,但是侧重点还是不一样。这是企业的个别的经营问题。中国的互联网,还不够成熟,大家都笼统地看成是一样的。其实完全不一样。不同的网站就是不同的企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有资源,还有当初创建企业时候目的标和方向,都不一样,所以经营模式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博客网站如何盈利这个问题有一点像伪问题,应该给具体一点。

  主持人:如果对价值中国网怎么盈利感兴趣,找林先生。我们今天这个座谈,首先感谢新浪网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同时感谢李光斗先生、凌平先生、林永青先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建议。谢谢。

媒体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70321/12193427116.shtml

京ICP证041343号 京ICP备120058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0565号
Copyright 2004-2024 版权所有 价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