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

书评人:韩建民 2010-06-05 11:55 赞[1] 收藏

不知是由于翻译造成的与原文的误差还是文化环境与的的差异的缘故,一直以来对外国文学总是有一种读不懂的感觉。几个月前怀着十分期待的心情去拜读读福拜楼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读完才发现这部轰动世界的西方情爱经典小说与我想象中的充满浪漫气息的法国的爱情小说相差甚远。大概这就是“大家”的出类拔萃的原因吧。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1821-1880)的代表作。作为法国19世纪小说史上三位巨人之一,福楼拜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曾在巴黎攻读法律,因病辍学。福楼拜的出身对他的写作有巨大的影响:看惯了手术刀的他不相信宗教,崇拜真实——这在他的小说中都有充分的反映。在《包法利夫人》一书中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描述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一生为了追求虚无的浪漫爱情生活,最后因债务缠身,走投无路而服毒自杀的过程,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然而,《包法利夫人》自发表以来,一直饱受争议,评论者见仁见智。那么福楼拜想通过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引起读者什么样的思索?包法利夫人的爱情与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是什么愿因造成的?本文就试着解答这个问题。

书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出生在外省的一个还算富裕的农家 .她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说中的情节使她对爱情充满了童话般的幻想,以为结婚就可以实现她的愿望.在机缘巧合下,爱玛嫁给了医生夏尔.可是在婚后才发现一切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里,她体验不到快乐,在此后的相处中,她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个胆小懦弱,迟钝无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在哪生活在她看来变得不再绚丽多姿,只不过是日复一日的活着罢了.

爱玛在嫁给查利初期,心中充满对美好婚姻生活的期盼,她将所有的浪漫手段都使了出来,吟诗作画,弹琴唱歌,盼着妇唱夫随;而查利是个“像人行道一样平板”的人物,照单全收却无力回应,可想爱玛的生活该是多么的平淡沉闷!明明情感丰富,却故作冷淡;明明热情如火,却端庄示人。年轻的爱玛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只是不断地压抑再压抑。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风月老手罗道耳弗的引诱点燃了爱玛体内的爱情炸弹,一发而不可收。爱情,是爱玛生活中的灵魂。她以为神秘而神圣的爱情降临了,甚至模仿以前读过的浪漫小说情节,小心呵护并享受着这份“爱情”。她了解罗道耳弗吗?不需要。他是一位风度翩翩、懂得浪漫的年轻贵族,他说爱她,够了。她狂热地爱着罗道耳弗,送给他价格不菲的礼物,甚至三更半夜跑去他家只是为了见他一面。她的爱情是纯粹的,浪漫而富于激情的,最为可贵的是不求物质回报的。爱玛急不可待地拥抱从天而降的爱情,却不知自己被罗道耳弗玩弄于股掌之中。他利用爱玛的单纯无知,从肉体和精神上操纵爱玛。
    爱玛在面对丈夫查利的时候也曾感到愧疚,于是加倍地对他好,希望自己能爱上他。爱玛给自己找出一个爱上查利的理由——他会成为一代名医。她不懂医术,却怂恿他给瘸子伊波立特施畸形足手术;手术失败,又一股脑地把责任推给查利,还彻底对他死了心。由此开始,爱玛逐渐地把爱情当成跳板,飞向崭新的人生。她的爱情变质了,精明的罗道耳弗一眼就看穿了爱玛的私心,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她。
  爱玛大病一场,差点疯掉。可是她还没来得及整理好情感,就又遇到了第二场“爱情”。爱玛又一头扑了进去。没过多久,她失望地发现爱情像婚姻一样平淡无奇,似乎又要回到过去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了,不行,她要为自己的爱情保鲜,不惜大把花钱,甚至作践自己。此时的爱玛陷入了人生的迷惘阶段, 因为她追求的不单纯是爱情,而是爱情带来的新生活。她不明白,为什么爱情会变得像婚姻一样平淡?如果这样,又要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精神彷徨,经济破产,却无人相助,让她真正体会了什么是世态炎凉。在此三重压力下,爱玛崩溃了,选择逃避、死亡、一了百了……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悲剧?福楼拜本着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原则,在小说中不置一词。细读小说,沉思良久,不得不认为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几乎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的,或者说这就是命运,就是一个必然的悲剧。诚然如果非要找出造成必然悲剧的原因,或许可以用三点来分析。

首先是爱玛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关责任。爱玛首次亮相,福楼拜通过查利的眼睛指出:“她美在眼睛,由于睫毛缘故,棕颜色仿佛是黑颜色。眼睛朝你望来,毫无顾忌,有一种天真无邪的胆大神情。” “胆大”暗示了爱玛是敢于抗拒约束规则的。爱玛天生情感丰富,一味地任其泛滥,沉溺于风花雪月的爱情空想中无法自拔。这两种性格因素为爱玛日后的出轨作好了精神上的铺垫。也正是因为耽于空想的缘故,爱玛逐渐脱离现实,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绮梦里,她以为,有了爱情就有了一切,对于身边的人物,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

厌恶查利的平庸无能,看不到他的善良和真诚;接受勒乐的谄媚和贷款,看不透他的险恶用心;偏听偏信罗道耳弗的甜言蜜语,甚至被他抛弃了也不恨他。这一切都充分说明爱玛单纯幼稚,根本不懂人情世故,非但不懂,还拒绝反思学习。由此开始,她下面的人生完全是咎由自取了。在得知自己破产之后,爱玛去找公证人毕耐先生借钱,遭到他的调戏,气愤地跑出来去找罗道耳弗求救。爱玛在情欲的泥潭中愈陷愈深,最后不知不觉堕落成了荡妇。可悲的是爱玛还在一厢情愿地把卖淫当成了爱情。
  其次,修道院教育和消极浪漫主义文学损害了爱玛的正常心理发展。在19世纪上半叶,有些贵族送女儿入修道院,许多普通人家跟着学,心想里头有大贵人的小姐,女儿送去,就会学到她们的谈吐、仪态。爱玛在修道院里偏离了正常的心理发展渠道,病态而狂热地多愁善感,搭建了日后出轨的温床。再加上阅读了大量消极浪漫主义文学著作,不但迷上了其中的浪漫爱情,而且深信不疑,因为她在贵族女同学身上看到了验证。她嫁给不懂浪漫为何物的查利,岂不自认为是暴殄天物吗?她之所以尝试婚外情,归根结底是因为她相信天底下是有爱情的,她在渥毕萨尔舞会上还亲眼目睹了上流社会的暧昧调情,多么浪漫!附庸风雅的爱玛怎么甘心呢?

既然在身份上无法成为贵妇,那么就要在其他方面向上流社会看齐:给女儿命名白尔特,因为她在渥毕萨尔庄园听到一位贵妇叫这个名字;自己无所事事也要把女儿交给奶妈抚养,因为上流社会都是这样;给情夫写情书,买礼物,无一不是按照上流社会的标准来操作,这样大大满足了她的虚荣心,终于体验到了在修道院时梦寐以求的爱情!可是,激情过后,生活还是要归向平淡,这是她始料不及的,因为在她读的小说里从来不涉及这个现实问题,爱玛在思想上陷入了困境。
   再次,庸俗社会与冷漠人情导致了爱玛的毁灭。小说的背景安排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法国处于政治稳定时期,工商业有了较迅速的发展,农业生产也有相应的进步, 农业技术的改良尤为突出, 正如小说所描写的, 在种植、肥料、排灌等方面都有所改进。资产阶级当然不会放过机会对此大吹大擂。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人们的追求结结实实地落在物质上面了。

在小说中,除了爱玛,几乎所有同一阶层的人都只关心与金钱有关的问题,就连教堂的堂长虽然自诩为“灵魂的医生”,平日所关心的也是温饱问题。只有爱玛流连在精神的云端,寂寞地俯瞰周围的人们忙忙碌碌。爱玛看重精神生活,并不表示她鄙视物质,相反,她极其讲究生活格调,布置房屋,购买不必要的装饰品,因为她要像贵妇一样生活,在这一点上,又是庸俗的。爱玛爱慕虚荣,勾搭情夫,被商人勒乐抓住了进行威逼利诱,一步一步迈入他的陷阱,最终破产,可以说,勒乐是爱玛殒命的刽子手。

爱玛奢侈的消费多数是用在情夫罗道耳弗和莱昂身上的,尽管他们比她有钱,她几乎从来不要他们为她破费。这两个男人低俗无耻,一方面在物质和肉体上尽情享受爱玛;另一方面,鄙视和轻贱爱玛的真情付出,等她落了难,一脚踹开。破产以后,爱玛为之感到痛苦的,不是金钱问题,而是她的爱情。到这时爱玛方才认清情人的庐山真面目,可是令她绝望的不是情人而是爱情,爱情是其生活的全部精神支柱,爱情没了,生活的动力也瓦解了。在爱玛吞下砒霜之前,她的心已经死了,罗道耳弗和莱昂正是将爱玛送上断头台的真正凶手。
    爱玛死了,悲剧还在延续,查利接受不了爱玛背叛和死亡的双重打击,忧郁而死,他们的女儿被送入工厂做童工。福楼拜所说的“这本小说含有一种明显的教训”就不言而喻了。对于已婚的中下层女性来说,世上没有完全纯粹的浪漫爱情,婚外恋情的结果只能是以受到伤害收场,而这种伤害还会波及到无辜的家人(在生存环境更加现实的现代社会或许对每个人都是如此)。因此,还是安分现实一点的好,要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不要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平平淡淡才是真。

包法利夫人

作者:(法)福楼拜,李健吾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1-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郑婷
  • 个人名片 糯米
  • 个人名片 韩建民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