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做不丑陋的中国人

书评人:魏延安 2010-06-17 12:50 赞[0] 收藏

  柏杨先生可能是继鲁迅之后对中国的国民劣根性批判最有力的人。《丑陋的中国人》让柏杨先生名震海内外,也让国民性的反思再次引起关注。

  当然,书名叫《丑陋的中国人》,绝不是一味的鞭挞之意,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也。而且,书名也不是柏杨先生的首创,有了《丑陋的美国人》《丑陋的日本人》之后才有了《丑陋的中国人》,对国民劣根性的自检、自嘲和自省,是世界普遍现象。

  中国人到底丑陋在什么地方?柏杨先生由表入里,层层提示。

  最直观的丑陋,脏、乱、吵。脏,大家好理解,就是不爱护公共环境也包括私人环境。在公共场合吐痰、乱扔果皮纸屑,有时让人下不了脚;私人场合也好不到那里去,以至于国外有些人不愿与中国人为邻。乱,就是现在调侃的说法,有组织无纪律,没有排队的习惯,不守规矩,让人讨厌。吵,走到哪里都是大嗓门,旁若无人,外国人尤其受不了。对这一点,本人也是体会深刻,曾随团去国外,一到机场,中国人那高音喇叭一样的声音就让外国人躲开了,并从嘴里轻蔑地说出“Chinese”,确实让人脸红不已,但虽经翻译几番劝导,声音还是让人家感到讨厌甚至是恐惧。

  最让人深恶痛绝的丑陋,不团结,爱搞窝里斗。我们常说,十个日本人一条龙,十个中国人一条虫。可柏杨先生嫌这话轻了,直接说三个中国人一头猪。中国人不善合作,善于拆台。见不得人富,也看不得别人好于自己。整中国人最厉害的是中国人,汉奸就是最好的例证。

  还有,中国人死不认错,并且能百般辩解。谁要敢直言不讳,揭了伤疤,绝对是翻江倒海,疯狂报复。一个明显的错误,可能会找成千上万的理由去去掩饰。

  再就是说话爱拐弯,云里雾里,从而让揣摸心思成为中国人最费力的必修课之一。老外烦,我们自己也烦,但一到实际,还是老样子。柏杨举了一个例子,说他与外国一个教授同行,有朋友说晚上一起吃饭,柏杨说已有约;那人说一定要来,柏杨说好吧,到时再说;那人又说,一定来。这一对话,中国人心知肚明,肯定是不去;但外国人根本不懂,于是到了时间,这个外国教授就不停催促,让按时赴宴,柏杨如实相告,没有这回事。这是一个最简单也最典型的例子,而实际则复杂得多。比如,想说五,变成二加三,有时可能绕得更远,不惜假大空。

  爱记仇,一次打架可能要记三代的仇;缺乏包容性等,都是柏杨批判的丑陋现象。

  中国人为什么会丑陋,柏杨先生从骨子里找原因,就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以一家之言统治中国二千多年,封杀了思想的自由空间,遏制了人的自主思维,又经过不断沉淀,剩下有害的文化毒素刻在了思想深处,不断诱发出国民的种种劣根性。比如,中国人性格中的绝对自傲与绝对自卑同在,有时自傲得不行,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值一提;有时又自卑得不行,中国什么都不行。再比如,中国人缺乏平等观念,缺乏是非标准,逆来顺受,能忍就忍,爱和稀泥,结果是给无数的暴君和贪官留足了空间,对无数犯罪分子的无恶不作形成了纵容。甚至一些人被侵犯,在警察捉住了坏人后连指认也不敢。还有,就是人云亦云,没有独立思想,没有独立认知,因而容易出现凑热闹、随大流等等。这一切就像鲁迅在多年以前描述的那样,枷锁虽被打烂,行动也已自由,但却茫然不知所措,也不知怎样前行,而在被枷锁奴役时,还有人用鞭子赶着前进。

  如何改造国民的劣根性?柏杨先生说只有中国人能救自己,就是要从根本出发,培养每个人的“鉴赏能力”,能鉴赏自己、朋友和领导,这是唯一的出路。

  柏杨先生初次提出“丑陋的中国人”是在1984年,至今已过了近三十年,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行了三十多年,但时至今日,中国人的陋俗依然还在延续。比如,有钱出国的人多了起来,但脏、乱、吵的形象关没有明显改观,以至于国外有些地方专门用中文专门标识给中国人,如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不要大声喧哗等。

  目前国学热正在方兴未艾,大国崛起又让人殷切期盼,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扬弃,是让中国文化再次发扬光大的当务之急。同时,改造丑陋的中国人形象,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个人都应从自己做起,丑陋的中国人形象才可能不再丑陋。就像柏杨先生说的,能不能从最简单的说“谢谢”“对不起”“我能帮上什么忙吗”等话开始。

  当然,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在制度,民主有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国民的劣根性问题不解决好,可能民主制度也无法立足,或者会异化。

  总之,解决好国民劣根性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从现在做起。

丑陋的中国人

作者:柏杨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李治华
  • 个人名片 魏延安
  • 个人名片 方谬
  • 个人名片 王雅丽
  • 个人名片 张文丽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