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多多 中国汽车翻身机会多多

价值中国网专访清华大学教授 陈全世

    导语:新能源汽车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投资人也更希望投资与新能源相关的企业。国家出台的政策更是给了新能源发展一个绝好的机会。对于一直远远落后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不仅仅是解决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良方,还是一次翻身的机会。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问题

  新能源汽车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被认定为解决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主力。众多投资公司也将目光聚焦在“新能源”这个关键词上,似乎只要沾上新能源这三个字沾边就是好的,就是有发展前景的。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众多而棘手的,例如核心技术没有实现突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市场接受程度低。

  价值中国网:2009年上海汽车博览会上,新能源汽车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您是怎么看待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的?

  陈全世:
现在新能源汽车在全球都是一个热点,原因是它能够解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各个国家也都很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很多国家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工业翻身的一个机会,给予相当的扶持,因此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发展速度将会越来越快。

  中国汽车在内燃机上并没有核心技术,而且能源和环境问题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对中国的汽车工业是一个机会。

  价值中国网:当前新能源汽车研发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陈全世:
确切地说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面临着三大问题。

  1. 许多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突破。例如燃料电池技术,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安全问题还没有突破。

  2. 价格相对较高。新能源汽车价格高昂的因素主要有三点,第一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上的不成熟。第二,生产批量较小,生产成本无法摊销。第三,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进入市场的产品,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做铺垫。比如建设大量的加氢站、充电站,同时需要大量的维修人员和服务网点。因此导致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较高,被市场接受的程度相对较低。

  3. 市场接受能力存在问题。与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内燃机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表现很不成熟。这就如同一名职业拳击运动员和一名刚开始练习拳击的小孩进行比赛一样,新能源汽车在各个方面都不占据优势。新能源汽车处于成长期,人们不能够容忍它所产生的问题。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内燃机代替蒸汽机动力也花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因此新能源汽车代替内燃机汽车也需要一个过程。

  新能源汽车看起来很美,推而广之还需时日

  新能源汽车看起来很美,但是这美丽如同云雾中的仙子,距离我们的生活太过于遥远。何时我们可以与新能源汽车零距离接触,一如我们习惯了内燃机汽车一样。看媒体上特大号的标题标注了“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字,我们在等待中希望感受那份洁净。

  价值中国网:因此我们应该给新能源汽车一个走向市场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让大家去接受新能源汽车。

  陈全世:
对,在这一点上大家都有责任,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比如政府要给新能源汽车一些优惠政策;企业要积极的为用户去服务,降低成本;用户不要总是拿新能源汽车和汽油车相比。汽油车发展了一百多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那么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一刚刚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要给予一定的呵护和容忍。

  价值中国网:当前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个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陈全世:
对,比如加氢站和快速充电站的建设,新能源汽车维修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与内燃机汽车的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价值中国网:您刚刚提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较高,那么您认为新能源汽车还需要发展多长时间可以把成本降下来?取决于哪些因素?

  陈全世:
主要取决于社会的发展与政府的力度。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居高不下,价格越高就越没有人买,没有人购买企业就没有资金去提高产量,成本就会更高。当前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需要政府出面给新能源汽车一些补贴和优惠,这在国际上是有先例的,例如美国、日本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补贴。另外还需要政府对一些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不断的加强,例如对二氧化碳的减排、汽车的污染排放、燃油的价格等方面进行加强管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下降还取决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技术方面需要在多长的时间内取得重大的突破。例如磷酸铁锂电池要做到成本比较便宜,性能如同实验室性能一样,这需要一个过程。

  政府是新能源汽车的推手

  政府的力量在经济中不容忽视,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依然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

  价值中国网:既然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那么您认为中国政府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够吗?

  陈全世:
从目前公布的政策来看还是可以的,但是具体到怎么执行还需要再看一看。现在是政策已经出来了,但是还没有落实,如果全部落实了,我个人认为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你不能要求政府一步到位,但是现在起码政策已经公布了。

  价值中国网:政府方面已经发布了补贴的政策,同时也有许多私营企业也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发,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前期投入巨大,但是盈利过程比较漫长,您是如何看待这些企业的投入和盈利问题的?

  陈全世:
很明显,私营企业做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需要依托资金力量雄厚的大公司,单靠企业自己的力量是很困难的。三~五年甚至是十年之内都很难实现盈利。比如上海神力(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就有一个上市公司将其控股了,但是投资公司不应该单单想着如何从神力哪儿赚钱,应该先投一些钱进去。新的事物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盈利,例如丰田公司的“普锐斯”,前十年几乎是颗粒无收。因此对研发的投入需要政府或者有责任感和前瞻性目光远大的大公司进行,如果目前单靠燃料电池去赚钱几乎是不可能的。

  价值中国网:这需要投资方能够把握未来市场的趋势。

  陈全世:
对,如果投资放目光短浅的话,这个方程将会是无解的。

  价值中国网:那么您认为中国政府是否会通过立法的方式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陈全世:
政府在这一方面是应该有所作为的,目前在国际上已经有征收二氧化碳排放费的先例了。

  价值中国网: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研究的多样化是否会给政府在铺设基础网络建设方面带来一定的困扰?

  陈全世:
不会,这样政府会有更好的选择机会。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样子比较多,但是哪一种将会占领主导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政府是很清楚的。当前新能源汽车之中混合动力汽车也许会最先走向市场,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传统的内燃机技术,最终不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办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发展的方向,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持,但是目前走向市场还存在许多困难。因此我认为各个国家和地方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战略规划将新能源汽车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进行研发推广。政府对于不同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所给予的支持都是一样的,因为目前还不能够很确切的说哪一种汽车一定能行,哪一种汽车一定不行。

  第四次工业革命为时尚早

  当大家热议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也纷纷猜测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发展方向氢能源燃料电池是否会引爆第四次工业革命。

  价值中国网:现在有一个提法是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有氢能源引爆,您是怎么看的?

  陈全世:
我认为这个说法有些夸大氢能的作用,而忽略电能等其它能源的作用,实际上氢和电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氢可以转化成电,电可以转化成氢。氢和电都是二次能源,例如晚上的低谷电充电用不完就可以电解水转化成氢,氢可以通过燃料电池发成电。如果说氢能源是未来发展的唯一方向我并不认可,氢和电则比较有可能。无论是氢能、风能、核能还是其他的新能源最终都是要转化成电。另外核聚变可以直接转化成氢,而氢和电可以互相转化。如此一来氢和电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然而现在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由氢能源引爆的说法还为时过早,现在就提这个口号容易引起一些问题,一切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新能源汽车开发越早越占便宜

  大智若愚适用于大多数新生事物,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过程中也一样。前瞻性的目光往往不会被当下的市场所接受,但是他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价值中国网:既然新能源发展是一个方向,那么您是怎么看待新能源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所产生的影响的?

  陈全世:
首先我认为在新能源领域领先的国家是那些在传统能源上有劣势的国家,例如日本,中国,美国。传统能源丰富的国家开发新能源的动力相对不足,从这一方面来说,日本是走在最前面的,因为日本无论是石油、煤炭还是天然气都依靠进口。中国由于原来经济不发达,对新能源的研发相对落后,但是现在经济发展了,也需要走在前面。中国的能源问题非常严重,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而言将会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

  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谁对新能源研发的越早谁就会占便宜。例如现在大家都认为混合动力汽车是非常有市场前景的一个过度方案,当前在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方面日本的汽车公司占据了绝对优势。日本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从八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了,十年之后的九十年代初期就已经有样车出现了,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就已经有产品在出现了。那个时候欧洲美国都在嘲笑日本,说日本人笨,因为当时的油价仅为10美元一桶,而且混合动力汽车比较笨重。在欧美看来,日本的混合动力汽车没有人会买。现在看来日本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统治了全球,一提起混合动力汽车则当属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

  对于新能源的研发要有前瞻性的眼光。例如在中国,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要想解决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温饱问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现在中国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经济稳定发展,就需要进行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课题的研究,例如研究未来二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以后怎么办。特别是现在的技术,先研究的申请专利之后你再想研究就无从下手了。如果在过去,你做一个我照着做一个也可以,但是现在别人的专利出来之后我们再想做就比较困难。例如现在看好的磷酸铁锂电池,美国已经形成了两大专利体系,你根本就不好再去动他了,好在核心技术的专利并没有在中国注册。

  新能源汽车对中国车企带来了机会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翻身的一个机会,我们要牢牢记住中国DVD的教训。唯有投入研发,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是王道。

  价值中国网:中国汽车在内燃机汽车的技术上想对落后,那么新能源汽车是否会给中国车企带来一次巨大的机会?

  陈全世:
在内燃机汽车上中国汽车要想赶上或者超过国外,我认为很遥远,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上中国汽车有可能领先。现在有人说新能源汽车是在汽车的基础上加上新能源,中国汽车将会落后的更远,这一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尽然。例如我们国家的电机,中国拥有稀土材料资源,起码有研发永磁式电机的可能性。日本在稀土永磁电机上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是他们所使用的稀土材料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现在中国对稀土材料进行一些控制。对于磷酸铁锂电池,中国的磷、锂等原料都不缺,如果在专利上能想到办法的话,我们在这一方面会走在世界前列的,在汽车工业之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至少不会比中国的内燃机汽车差。

  对于中国的车企而言,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翻身的机会,需要把握住。如果把握不住机会,等到别人把专利都做完了再去做,虽然技术上不比别人差,但那是在替别人打工。中国的DVD就是一个例子,虽然生产制造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每生产一台就需要交一台的专利费。因此在新能源汽车上我们要吸取教训,投入研发,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也是政府、研究单位和工业界的共识。

  我们国家的政策在这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方面还是比较清楚的,中国一直没有放弃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部件的研究,这是一个机会。例如中国对汽车的发展路线是“汽油车—柴油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欧洲的发展路线是“汽油车—柴油车—生物柴油—燃料电池汽车”,在这一发展路线之中已经全然放弃了电动汽车的研发。

  价值中国网:在新能源汽车上中国拥有机会,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却让美国汽车城底特律陷入了萧条的状态。

  陈全世:
对,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前瞻性的研究。我记得在1992年我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参加一个电动车辆国际会议的时候,通用汽车的一位副总裁说,世界上最先推广电动汽车的国家可能是法国和中国。因为法国人比较注重生活质量,电动汽车没有尾气排放,不污染环境,因此在法国比较容易被接受。中国有可能最先推广电动汽车是因为与自行车相比,电动车被接受的速度也比较快,另外中国的石油资源比较紧缺,煤炭较多,比较适合发展电动汽车。在美国国内,电动汽车推广起来被接受的时间比较漫长,主要是因为美国人民已经习惯了内燃机汽车。当时有人议论说,电动汽车研究成功了很好,但研发不成功可能更好,如此一来内燃机汽车便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就现在来看,他们的目光比较短浅,导致了汽车城的衰落。

  不要轻言收购

  美国汽车工业的萧条让中国车企认为是一次抄底的机会,市场上纷纷传言,中国车企意图收购通用的沃尔沃。

  价值中国网:美国汽车城的衰落给中国车企带来了机会,市场上有传言说中国车企意图要收购美国的车企。

  陈全世:
美国车企有什么地方值得收购我就不知道了。如果要收购的话,看重的是什么呢?

  分析美国汽车工业倒台的原因便可以发现,他们在技术上比较落后,而且公司规模一般较大,拥有众多退休人员和一大堆的社会责任。中国车企在做出收购决定的时候需要平衡一下,我收购过来做什么。如果中国车企要收购的话,把外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收回来是对的。现在汽车市场全球都在亏损,唯有中国市场可以盈利。在中国的投资是国外汽车工业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们是不可能出售给中国人的。在这一方面我认为中国的政府和企业家还是比较清楚的。

  找准定位、用心经营、创立品牌

  廉价低端一直是形容中国车企的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给了中国车企一次绝好的机会。但须知,高处不胜寒,高端品牌利润高,风险也高。

  价值中国网:中国汽车一直在走低端市场的路线,既然新能源汽车给中国车企带来了机会,那么是否也带来了进军中高端市场的机会?

  陈全世:
走高端路线需要慎重。例如马自达和日本日产,都是在开发高端产品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差点倒台。中国车企在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很大把握的前提下不要盲目的走高端路线。虽然高端市场利润高,但是风险也高。例如日本丰田的雷克萨斯前十五年基本都是赔钱的,而且陪得一塌糊涂。本田公司虽然盈利一直很好,但是直到最近才开始投资“阿库拉”这一款高端车。

  最重要的是车企定位要清楚,不要脑袋发热的去做决策。例如现在国内某某公司开发一款高端车,卖的便宜的话就不能算是高端车了,卖的贵的话能不能卖得出去又是一个问题了。

  品牌的创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例如有人问我,一辆劳斯莱斯叫价九百万值不值。我说值得。首先劳斯莱斯拥有驰名的品牌,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性能。特别是劳斯莱斯的品牌,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创立。中国车企要在短时间之内做到很困难,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性能可以做到,但是品牌的创立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超越。劳斯莱斯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高端著名品牌,中国车企需要有耐心。

  产学研相结合走得最快

  有时候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是直线。自主研发很诱人,然而相互合作却可以走的跟快。

  价值中国网:经营品牌需要日积月累,那么新能源汽车要想在技术上实现快速突破应该选择怎样的路线?

  陈全世:
产学研相结合是最好的办法。角色不同,分工不同,越是具有前瞻性的新生事物,大学和研究院所越占优势,企业对当前的技术会更感兴趣。从美国的大型公司来看,企业自身拥有大量的研究团队,但是依然选择与大学和研究院所进行合作。企业选择何种方式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做决定,如果有实力可以进行自主研发,如果拥有了核心技术能力,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但是在核心技术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的时候,可以选择与国内外的大学和研究院所进行合作,如此便可以在新能源汽车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抢占更大的先机。

  「记者:李锋锋」
   2009/5/6

 


人物介绍

    陈全世,1945年生,1964年考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1970年毕业后至今留校任教。1994至1997年担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系主任。1998.7-1998.12美国普渡大学工学院 访问学者。1997年开始担任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特种汽车技术研究。目前承担国家“863”电动汽车专项中“燃料电池城市客车整车技术研究”课题。




更多行业人物专访
京ICP证041343号 京ICP备120058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0565号
Copyright 2004-2024 版权所有 价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