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传统的逻辑来看,能源安全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有没有足够的能源可以使用,第二是消费者能不能支付购买能源的成本。我们国家按照这个逻辑在争夺国际能源定价权的问题上走了许多弯路,比如与美国高盛公司进行合作购买能源而不是直接购买能源就让中国吃了很亏。有数据测算显示,当中国对能源的消费需求达到美国的一半时,则需要七个地球才能够供应。这就像一个胖子只考虑填报肚子但是从不想要减肥一样,最终损害的都是健康。
中国在可替代能源方面做了许多的事情,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为“把污染留在中国,将洁净出口海外。”在商业上的表现是许多太阳能产品制造地在中国,但是产品都销往海外。在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过程中是有污染的,洁净的部分则是在使用过程中。而诸多的洁净产品大量销往海外而没有打开国内市场的原因是很多的,价格是一个因素,另外的一个因素则是对现有利益既得者的挑战。这就需要进行变革,比如北方地区的供暖收费标准是按照面积而非使用的多少,这也是需要进行能源需求调节的一个因素。如何才能够找到一个方法既可以保证北方地区的取暖需求,又可以减少取暖过程中的浪费问题是迫切的。
「记者:李锋锋」
200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