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新能源,做大还是做强

访沈阳奥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傅彦彬 先生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能源结构即将发生重大变革。以石油、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阶段可定要过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能源的使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它处于一种基础性的地位。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能源结构必将发生重大变革。以石油、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阶段肯定要过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原因在于化石能源在逐渐枯竭,与此同时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能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也直接导致了气候变暖,严重威胁人类能否继续在地球上生存,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所以能源结构必须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未来六十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从能源角度来讲其关键在于能源结构。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相对占据主要地位的应当是我们今天所谈的新能源。新能源的范畴比较大,包括核能等低排放的新型能源以及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从现在的技术成熟度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核聚变也许会成为最解决人类能源需求的一条出路。然而现在核聚变还面临许多问题,还有一段路要走,在这一阶段就需要寻求多种可替代能源。需要说明的是我所说的能源结构并非只有一种能源呈现垄断状态,而是多种能源共存,比如在利用核能的同时人们依然会使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多种能源,只是他们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从另一个角度看,如何提高现有能源的使用效率也可以做一种能源项目来进行开发,其现实意义甚至大于狭义的新能源的开发。比如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石油,很大一部分消耗在石油自身的提炼加工流程中,最终消费者有效使用的只是石油资源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未来的能源结构将会是多元化的,包括使用能源的方式也将呈现多样化。

  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看一种能源的关键。不能被这种能源产业链中某一段的光环所迷惑,还要看产业链的源头和终端,只有了解了本源才能判断这一能源形式是否真正的可持续。可再生能源现在大概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现阶段在技术上与商业上比较成熟的是风能。可再生能源在技术和商业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同样存在着待解决的技术瓶颈。太阳能目前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其主要问题在于太阳能的转换效率过低。比如现在的技术有可能会出现在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能量大于太阳能电池板在工作生命周期内所生产的能量的状况。目前把太阳能作为一项可扶持的产业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其目的在于促进太阳能技术的进步,但是完全从能源使用的角度来看,现有的主流太阳能发电方式还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成熟技术,迫切需要技术革命。究其本质,目前太阳能发电装置在制造过程中所消耗的依然是传统能源,而且是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它只不过是将传统能源进行了一种地理上的转移。另外生物质能的本质就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一种能源利用方式,因此生物质能的本质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化肥的利用和消耗。其难点就在于发展生物质能必然会产生与人争地的现象,因为只有在最肥沃的土地上,生物质的产量才会最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生物质能虽然利用的是植物的形式,但其背后利用的依然是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因为促进生物质高产的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等所消耗的就是传统能源。当然生物质还有另外一个方向,即利用海洋上的一些生物质能源,只吸收二氧化碳,几乎不消耗淡水和传统能源。不过当前的技术成熟度与成本制约了其发展。因此无论是太阳能还是生物质能都面临了许多的问题,现阶段都几乎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要想作为可持续的能源进行利用还需要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

  放眼未来六十年的能源结构调整,其关键还在与科技的创新与进步,这就需要发挥人的创造力与智慧。对于中国未来六十年能源的发展,我个人的观点较为保守。从目前来看我们所发展的新能源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绝大多数核心技术都不在国内。有可能会出现新能源产业做起来之后中国恢复到为世界打工的世界工厂的尴尬境地。中国高级知识分子做民工的工作,将生产环节中的污染留在国内,将洁净产品送往国外。因此在能源产业上中国需要成为一个能源强国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能源大国。能否成为能源强国的核心则在于对于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掌握,如果各级政府能像崇拜GDP一样鼓励和崇拜科技创新,中国成为新能源强国将不是一个梦。同时,我认为,中国真正的革命性技术出自中科院和大专院校等体制内机构的概率很低,真正的创新将来自于企业,特别是受关注最少的体制外的民营企业,虽然他们的成果很可能被体制所淹没。最近在风电设备和太阳能电池领域出现的产能过剩就是一个例证。所谓过剩并非在于新能源的需求不足了,而是缘于产业链前端基本没有核心技术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并在地方政府GDP崇拜的鼓动下盲目扩大产能。这与新能源无关,却与我国成为衬衫生产大国的过程没有什么不同。

  「记者:李锋锋」
   2009/9/25

 


人物介绍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毕业。工学学士,工程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首届EMBA毕业。美国FORDHAM大学MBA学位。1990年代初离开国有企业,涉入商海。2001年创办奥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任公司总裁,专注于风能等新能源和低碳项目的开发和项目投资。领导的公司为国内首家从事大型风电场项目开发的非国有企业。对新能源产业理解独到,极具前瞻性。目前主要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减排等领域从事项目投资。




更多行业人物专访
京ICP证041343号 京ICP备120058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0565号
Copyright 2004-2023 版权所有 价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