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日本第一季度大型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以有史以来以最快的速度恶化至记录低点,同时该国正经历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日本的主要困难是来自于它的经济没有转型,它仍然是一个依赖出口的一个经济体,所以当世界经济,当发达国家的经济,包括美国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他们对高端的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在下降,所以日本现在是生产比较高端的汽车,还有数码相机、电脑、电子游戏这些产品卖不出去了,日本出现了过去很多年以来,大概20年来以来第一次的贸易逆差,所以我总的看来,总的看来我们国家的这一轮的经济的复苏,经济的恢复可能不能过多的寄希望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的恢复,我们主要的工夫可能还是在国内。
而在中国新的经济数据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的消费状况。4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8%,1至4月份累计,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741.2亿元,同比增长15%。虽然,CPI和PPI的持续走低带来一定的隐忧,但消费额同步放大,说明老百姓对未来经济预期还抱有很大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和消费欲望正是当前各国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
到目前为止,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下滑的格局已经基本上结束,中国经济可以讲已经进入了一个增长速度上升的通道,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增长速度在上升,今年年底中国经济的规模会超过日本。
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不仅仅对全球经济发生了影响,更加重要的是中国经济上的崛起有可能向世界展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种经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之间互动的新模式。
在这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中,通过中国持续不断的需求增长,将全球资源的需求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以此避免了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崩盘。此外,通过中国持续不断的经济增长,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主要投向了美国金融市场,特别是美国的财政部债权,这帮助世界其他地方实现利率的稳定。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基本矛盾是高储蓄率下的产能持续增长与内需的相对不足。过去依靠外需补充内需的思路基本走到了头,比较现实的方案是,开展一场长达十年的绿色产业革命,通过对现有产能进行更新改造,既不让新的投资导致产能过分扩张,又消化一部分储蓄,带动内需的上升。假如中国一半的产能进行绿色改造,就意味着至少占GDP100%的巨大投资规模。绿色产业革命不仅能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更能让中国在环保问题上发挥表率作用,从而使中国发展模式在世界上完全站稳脚跟。
每一次危机都会催生新的变革,从大趋势看,危机之后,全世界的目光一定会聚焦于全球气候变化、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保护,一场绿色产业革命已露端倪。
绿色产业革命指的是大规模、整体经济范围内的生产能力的更新改造,以提高环保标准、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的生产能力大更新。中国经济的崛起,呼唤着一场旷日持久、长达十年的绿色产业革命。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实施绿色产业革命需要分几步走。
第一,在法律法规层面,政府要出台一大批绿色生产能力的标准,比如在火力发电中,对二氧化硫等排放物的限制标准要进一步提高,对电能的利用效率也必须有硬性规定;再比如,对于有色金属冶炼业,必须明确规定各种能耗标准。这些法律法规不见得必须马上实行,但至关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一个时间表,有了时间表,投资者才能够对绿色投资计算出自己未来的回报率,才能产生一定的期望值。
第二,财政必须拿出相当的资金,补贴和支持绿色产能投资。比如说,财政部可以设立专项基金,补贴用于更新改造现有产能的投资,每投资1块钱,财政补贴0.25元,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投资。绿色补贴无疑会对国家财政形成了一定的负担,但是必须看到,这场旷日持久的绿色革命带来的是内需的上升,内需的上升可以带动大型设备制造、施工设计等产业的发展,这些活动又能够产生新的财政收入。而就算这一部分新的财政收入所产生的是净包袱,由于中央财政手中有大量的国有资产,完全可以考虑经过一个周密的计划逐步减持国有资产,以补充产能更新换代的财政支出。
第三,大幅度调整资源价格和环境保护费,让节能环保项目有利可图。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第四,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及社会各界投资者在政府补贴和法规的鼓励和约束下进行绿色环保投资,成为绿色革命的投资主体。社会投资者在政府的财政补贴下,在政府法规的要求下,会逐步意识到绿色产业革命带来的投资回报,一旦绿色投资形成潮流,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比较长期的持久发展阶段。
总而言之,中国经济的最终崛起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及时开展一场旷日持久、长达十年的绿色产业革命。绿色产业革命不仅能够拉动中国的内需,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将使中国的政治、社会管理体制乃至于中国经验被世界所承认,从而形成中国作为复兴中的古老文明大国的全面影响力。
200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