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我待 中国民营经济生存环境亟待改善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汤敏

  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经济恢复缓慢,亚洲发展中国家则快速、积极地恢复。在中短期内,中国要关注周边亚洲国家提供的机会。中国正面临三大机会。

  第一,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惠及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GDP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自贸区,将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第二,中国目前对外投资60%以上是对亚洲,下一步‘走出去’,亚洲仍将是首选。另外,美元地位的衰落是漫长的,与其挑战美元的地位,不如实行人民币区域化,亚洲将为中国发展提供非常大的舞台,中国要尽早做好准备,抓住机遇。

  除了要抓住传统制造业转移的机会,企业还要分析其他潜在的投资机会,认真研究投资国的法律、投资要求。金融机构则要加快对外业务改革,满足企业对外开拓业务的需要。

  现在制约中国民间投资、企业发展,包括制约创投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创新不够,还是整个环境不够好,所以,更值得关注的不是创新本身,而是怎么样把民间投资的环境做的更好。在目前的金融危机情况下,为了拯救金融危机国家投了4万亿,银行又放了六七万亿的资金,这使得大的企业、大的国企变得越来越强大。很多的企业还攻城略地,把民间投资的领域或者市场压得更小的时候,从目前情况看来,很多的中小企业还处于非常困难的境遇,并不比半年前好很多。我很怀疑现在是不是需要这么多的制度创新,而没有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我们的制度改革上。

     如果说上半年为了解救金融危机,为了稳定市场、稳定信心,为了保证经济增长速度,需要把很多投资放在“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面,而目前则需要把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从大项目、从保证经济增长这个角度要转过来,要使得增长怎么保证可持续,因为如果没有民间投资的配合,没有民间消费的配合,仅靠政府的投资是非常难真正推动起来的。如果在下一步的经济刺激计划当中,能够更多的关注民营企业、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把4万亿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剩下的2万多亿一部分能投到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包括民营企业发展上去,这样对经济环境会有很大的帮助,会使投资能够可持续。

  民间投资现在之所以不愿意投,是因为在原有的领域现在生产能力过剩,再投下去是不一定能赚钱的,但是还有很多新的领域,原来不让民间投资的一些领域,如果能再趁这个机会加大开放的力度,在金融领域,银行、保险等等这些领域,如果能把口子开放得更开一些,这样也有利于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其中。“目前情况下,更重要的是要继续改善民间投资的环境,继续运用政府现在手里有的钱、政策工具,真正将几年前公布的‘非公经济36条’落到实处,这能更好的改善我们的环境。

  
   2009/9/27

 


人物介绍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兼职教授,长城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间经济合作、经济发展战略和国际金融业务。曾担任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家,负责东亚经济、南亚经济、区域间经济合作、亚洲债务和亚洲金融市场方面的研究。




更多行业人物专访
京ICP证041343号 京ICP备120058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0565号
Copyright 2004-2023 版权所有 价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