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企蜕变是种荣幸 廿年后再遇危机仍称英雄

美国银行和美林集团中国区主席 刘二飞

  中国改革开放二三十年,从整体历史的眼光看,中国企业管理层的素质,对上市的态度,以及整个企业治理机制,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对国外资本市场理解了,知道说话算数了;公司治理机制明显改善了,原来圈钱的思路都是你愿意听什么他说什么,不管能不能做到,现在是能做到什么说什么,在能做到的基础上编自己的故事,更实事求是了;公司整体上市比分拆上市好,这个思路大家已经认可;公司管理层以前不大会说英语,现在很多管理层都会说英语,而且跟海外投资者的沟通能力明显增强;政府审批部门也比以前更进步了。我们过去在做“江西铜业”上市的时候,要路演,主管部门听说三个星期去十几个国家,说能不能分三次去,不能一次去这么多国家。当时连这些基本的常识都不懂。

  过去中国资本市场不好,大家都到海外上市,现在中国资本市场也发展起来了。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两条腿走路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目前,全球最大的一次发行是工商银行的IPO。这在全球历史上,美林、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三大投资银行加起来,最大的IPO项目也是工行的项目。我想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不会有超过工行发行的上市。工行上市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额第一次超过了美国市场,超过了英国市场。

  再谈这次金融危机,别人负增长的时候,我们会正增长,就是因为我们没有金融危机。中国的金融市场是最健康的,没有金融危机,所以中国的经济会恢复得最快。此前的经济下滑是危机传导,我们经济受到影响的时候,美国和全球的金融危机传导到实体经济,影响了它的进口,它的需求变化影响我们的出口,是传导过来的。在对生产、经济信心完全恢复起来之前,私营企业和国企的投资可能会放慢一些,所以政府要加大力度来补这一块。

  中国资本市场的道路比其他市场的更曲折些,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前段时间炒得太高,泡沫需要挤压。全民炒股时,不知道风险何在,这时确有泡沫因素。但泡沫受到挤压,什么时候破、为什么破,则无法归纳为一个简单的因素。我们常说“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一匹骆驼”。总有最后一根草把骆驼压倒。但压倒骆驼的实际上是层叠累积的无数根稻草,因此,想找到那根“最后的稻草”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

  我从来不相信有奥运行情,这都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即使有一些国家存在这方面的经验,我觉得也是非理性的,投资者不应太在意。

  十年以前大家还说,2050年,中国经济会超过美国,当时中国的老百姓就心情非常振奋,那现在经济危机是加速了经济超过美国,这是一件好事,一旦中国经济超过美国一天,那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一天,同时这个心理冲击波,在全球的心理冲击波会涨幅非常大,中国那个时候要以一个大国的心态,大国的姿态来面对世界,这个时候是一方面,是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另一方面呢,中国的什么事只要被13亿一除,再多的钱,也是少,所以的话,中国的人口大概是美国的四五倍,所以的话,就是赶上了美国人均GDP才是他的五分之一,所以这个在这种意义上来讲,中国还不是像外界说得那么强大。

  最近全球来看随着经济复苏的出现,这些并购、特别是跨国间的并购就开始出实现了,中国的企业又开始出手了,其实中国企业虽然开始出手,但是我们成功的例子是寥寥无几,其实我们中国可能准备的最好的企业,像联想这样的企业,那么在海外并购到目前为止,都不能宣布是胜利了,都可能还是我们像这个《时代周刊》的封面一样还是这个动作,还是希望胜利。他们认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分成两个大类,第一个大类就是资源性行业,应该尽快地出手,而且失败的可能性不太大,因为管理的要求比较低,只要把战略储备的资源掌握在我们手里以后总是有用的,加上现在这个价格比较低,再非资源行业里面呢,是中国大部分的企业,还没有到海外收购的,能够成功收购,管理收购的这么一个能力,往往是收很容易,管比较难。

  我也一直有这个观点,这场经济危机早来了20年,我想20年以后中国的企业,不仅会有钱又有管理能力,那样的话到海外抄底的话,再遇到类似的一场经济危机,很多知名的品牌,很多大的跨国公司,都会落到我们中国人的企业手里面,像吉利去收沃尔沃,或者四川的企业去收购悍马。

  
   2009/9/27

 

京ICP证041343号 京ICP备120058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0565号
Copyright 2004-2023 版权所有 价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