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应该更注重对“软实力”的提升。一是要保持制度的稳定性;另外要激发民众的创新力。目前现行的各种制度对民众的创造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中国未来的竞争力,一个是传统的中国制造依然拥有竞争优势。在产品制造方面,中国的学习能力很强,对新兴事物的复制能力,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完善的能力都很强。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的水平是首屈一指的。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在质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但也毕竟国家整理经济的发展水平都处于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我们还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
未来中国的出口,可能在数量上有所下降,但有更有技术含量的高附加值产品会逐渐增多。经济总量上还会有提升。
另外,由于中国政府对国家整体资源的控制能力、程度、规模都远远高于西方,所以由政府控制发展的产业,其发展速度会比西方快很多。这也是中国的一个优势。
当然,这也是一个双刃剑。政府的控制力量过大,会造成政府与民间力量的过度悬殊和不平衡,长期的不平衡一定会损害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未来的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就一定要有一个具有竞争性的民间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对垄断行业不做限制,对民间资本和资源过多掠夺,这些资源再由政府统一调配,其结果必将是政府关注的部门或行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受忽略的行业,其发展就会受到制约或限制。这种决策模式存在着一个整体风险。这种整体风险通过这种决策模式本身无法避免。
所以,要有适当的机制去约束政府权力,这是未来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要通过舆论监督,以及建立一个可行的精英内监督---比如:党内监督,在已定的原则上确立一种执行监督的程序。
政府对经济的掌控能力现在的规模已经可以了,不应该过度发展。政府现在更应该增强中国经济的竞争性,而不是更多的控制。政府对一些不必要涉及的领域应该适当的退出。政府没有必要参与道德评判,而应该谨守他的法律底线。对于所要控制的领域应该有一个界线,而这个界线现在也应该适当的往回收,更不是继续扩大。
这样才有利于竞争性的提升,以及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记者:高士佳」
2009/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