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贴:北川禹里——呼吁物资救援和有户外经验的志愿者![傅国涌按:请各位朋友广为转贴!]堰塞湖内的北川禹里——呼吁物资救援和有户外经验的志愿者!!北川禹里这个堰塞湖阻断的羌族乡,虽然我们多次到访调查,也两次运送物资进入发放,但由于山路崎岖,(要…
标签:
陈衡哲的那双眼睛傅国涌陈衡哲(1890-1976)今天已经不太为人所关注,而在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无论在文坛还是学界,她都是一位风头很健的人物,她是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任鸿隽的夫人,是胡适精神上的同道者,当她1917年在《留美学生季报》发表白话小说《…
标签:
转贴:四川灾区建材疯狂涨价厂家经销商大发国难财一块砖7毛5灾区建材疯狂涨价基层干部建议放缓重建速度,加强市场监管,引入生产能力“砖块在地震前卖2毛5左右,现在卖到了7毛;有的地方卖到了7毛5,灾区的百姓,本已脆弱不堪,怎么承受这疯狂的涨价压力?还有…
标签:
向后和向前傅国涌有时候,人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回过头去看看我们的来路,人类也一样,不是每一刻都需要一路呼啸向前。向后望,并不是简单的怀旧,更不是要回到过去,向后望,可以提醒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眼前的世界,重新为我们的生活定位。一个民族…
标签:
无法安宁的内心独白傅国涌在一个推土机高歌行进的时代,留给我们内心独白的空间确实越来越少了。如果不是因为算不得意外的原因,周实先生被迫放下他自己在岳麓山下点起的那盏灯,离开他深爱的并愿意付出全力的岗位,或许就不会有这些内心独白了。如果不是因为…
标签:
魂兮归来,司徒雷登傅国涌因为毛泽东的那篇《别了,司徒雷登》,司徒雷登这个美国人曾经在中国家喻户晓。1949年8月2日,他黯然离开南京,告别这片生活了50年的国土。2008年11月17日,在他离世将近半个世纪之后他的骨灰终于在杭州下葬,这是他的出生地,他生命…
标签:
张季鸾如何驳斥希特勒?傅国涌上世纪三十年代算得上是中德关系的黄金时代,大批德国专家、军人受雇于当时的南京政府及军队,中国大量从德国进口机器、武器,不仅官方关系密切,民间的友谊往来也很多。当时正逢希特勒在德国政坛上崛起,并掌握政权,法西斯主义…
标签:
在真理的祭坛前傅国涌虚荣的花朵,无边无际,不分时间地开放,我来到真理的祭坛前,没有虔诚的香火,没有幻想如火如荼的红烛,天空辽阔得不留下一丝白云。不需要月光的装饰,也不必有白云的图案,有了天空就已足够,真理不要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人啊,在亿万次…
标签:
转载:教育,最严厉的杀伤作者:高卢韦斯2008-11-3昨天[指2008年11月2日]的报纸,前天西溪路上,浙大科技园门口,距离我住处的直线距离大约一千米,清晨7:15分,面对面的撞车,飞度车上母子双亡,男孩是杭二中分校高三的学生。今天的报纸,昨天城东,清晨8:…
标签:
庐山上的邮电检查傅国涌庐山是有名的避暑胜地,因为蒋介石喜欢夏天上那里办公,各路军政要员上山汇报、请示,络绎道上,牯岭成为政治的中心,号称“夏都”,聚居三四万人,光是轿夫就有四千多人,一到夏天山上热闹非凡,而且五脏俱全,由于各路军政要人云集,…
标签:
吴忠信难忘两株紫薇傅国涌中华民国诞生时,南京只有一辆汽车,就是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座车,有一天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司机开着空车压死了一个行人,南京警察总监吴忠信接到报告,立即下令扣押了司机和汽车。总统府总务局长打电话说情,他也不放,就是要依法办…
标签:
抗战前夕的渐进民主论傅国涌1936年冬天到1937年春天,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危机日近一日,《大公报》后起之秀王芸生在上海写下六封给北方青年的公开信,风行一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1937年5月18日写的《六寄北方青年》,首先谈的就是民主问题:“Democracy这…
标签:
转载:麦大伯是一个奇迹作者:阿啃1919麦大伯是一个奇迹看到麦凯恩从越共的监狱中归来,受到当时总统的接见,不由叫我想起电影《阿甘正传》里面那个镜头,阿甘被约翰逊总统接见,总统开玩笑说真想看一下你屁屁上的伤疤,天真的阿甘果然在电视镜头前扒下了裤子…
标签:
向死而生——纪念林昭殉难40周年傅国涌1968年4月29日,北大女生林昭被秘密枪杀时还不到36周岁。两天后,上海公安局人员上门向她母亲索取5分钱子弹费。1981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布给她平反。40年前,林昭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是因为她人性中最真实、最柔软、…
标签:
香港给近代中国的灵感傅国涌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在停泊在长江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正式签定,其中第三条规定:“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使立法治理。”当时,香港在清廷的眼里不过是一块“荒芜、人烟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