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专访]

可穿戴计算之父:元视觉与可穿戴计算

——价值中国元宇宙行业领袖专访系列

价值中国:1970 年代,计算机体积庞大,并且大多数人对无线网络并不熟悉。 在这样的环境下,您最早发明数码眼镜的灵感和动机是什么?

Steve Mann:在 20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也就是我成长的时代,我产生了将技术应用于人类的设想。

       我看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在我周围的环境中生长。“环境(environment)”一词原指我们周围的事物,例如自然环境或教室等非自然环境,所以我创造了一个新词,“内境(invironment)”,它是“环境”的“倒数”,也就是和环境互相关联、却又彼此相反的事物。我产生了创造技术“内境”—即自我技术的想法。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也就是在我的童年时期,我也对制作衣服这一想法十分着迷。我父亲在一家男装制造厂工作,我长大后自己做衣服,将技术融入服装。服装是“环境”与“内境”的分界线。鞋子、衣服、眼镜等,构成了“环境”与“内境”的界限。

       因此,我着迷于这个边界,以及个人正如国家或民族一样,被鞋子、衣服和眼镜等分界。因此,我的许多发明,如可穿戴计算机和液压机,以及水—人机交互(water-HCI)理论围绕着这一理念。

价值中国:众所周知,您被誉为“可穿戴计算之父”及“可穿戴增强现实(AR)之父”,是什么让您保持高度的热情在这个领域深耕了这么多年?

Steve Mann我被“Vironmentalism”这一理念所驱动,即在代表我们自身的 “内境(invironment)”、和代表我们外部周围的“环境(environment)”之间的边界上“游戏”。

       我正在继续探索智能服装、智能鞋、智能眼镜,以及流畅地跨越边界的流体用户界面。

 

 

价值中国:你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直到最近,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带着轻微的好奇和困惑来看待我和我的作品。 没有人真正考虑过这项技术对整个社会的意义。” 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AR(增强现实)将带来的社会影响?

Steve Mann:在 20 世纪 60 和 70 年代,很少有人能理解我对元视觉(Metavision)和可穿戴计算的想法和发明,更不用说理解(视境主义)“Vironmentalism”这一核心概念了。

  199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我和 Charles Wyckoff 一起提出了 XReality 这一概念及术语,即作为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的 XR 理念。最终,全世界似乎都接受了 XR 这一想法。

价值中国:AR 和 VR 的主要导向区别是什么? 有人说:“VR 是以机器为导向,AR 是以人为导向”,您对此有何评价?

Steve Mann:我们可以用我的理念来理解这一问题:VR 是关于“环境”的,AR 则是关于“内境”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真的需要从 VR + AR 转向我和 Wyckoff 提出的概念,即作为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的 XR,特别是 XReality 元视觉。

 

价值中国:可穿戴设备在即将到来的元宇宙时代扮演什么角色? 它们与 AR/VR 的角色相同吗?

Steve MannXR 是元视觉(Metavision)的基础。就其本质而言,XR 关注的是物质边界、以及对于跨越边界到民族国家的事物的管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XR 就像一个个人的“海关办公室”,可以过滤我们的现实:不仅仅是增强,有时我们可能希望减弱我们周围的现实,如过滤掉分散注意力的或具有压倒性的内容,而 XR 同样能够做到这一点。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戴我的 HDR 焊接玻璃,它实际上削弱了图像的明亮部分、并增强了图像的黑暗部分,同时覆盖掉了虚拟内容。

 

价值中国: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与“AI(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奇点”概念的提出者库兹韦尔Ray Kurzweil 共同提出的 HI(Humanistic Intelligence)这一新理念?

Steve Mann:Marvin Minsky、Ray Kurzweil 和我将“智能面纱社会”的相关概念整合,并在 IEEE ISTAS 2013 上发表了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其中提出了"人类智能"(HI = Humanistic Intelligence)的观点。

       人类智能HI 是指,通过将人类置于计算过程的反馈循环中而产生的智能。

  我们将 HI 视为一种可解释的 AI 形式,其中将解释嵌入作为一项要求。例如,任何最终用户都可以审核,但却无需该最终用户请求任何特殊许可。 最终用户可以在保持完全隐私的同时审核 AI,而不必让任何人(包括创建者或任何关联方)知道。

 

价值中国:您认为可穿戴设备有什么结构缺陷吗? 即便可穿戴设备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您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可穿戴设备会成为像智能手机一样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吗?

Steve Mann可穿戴设备在过去几年已经成为医疗保健的核心手段之一。 例如,我们现在有了“健康逆向监督”(个人利用科技,对组织机构或外界环境进行的记录和监视)的概念,它平衡了现有的“健康监督”(政府和其他组织对于社会环境和个人的监视)。

  【特别项目】请通过 Safetyborg.com 在社交媒体上关注我们,加入我们的麦克卢汉计划(McLuhan Program)的 Priveillance.com 工作组。

 

 

(采访/撰文  李明越)

Steve Mann
简介

Steve Mann 被广泛认为是“可穿戴计算之父”[IEEE ISSCC 2000]。 他作为艺术家、科学家、设计师和发明家的工作,使多伦多在1980年代成为世界可穿戴技术的中心。

1991年,Mann将这项发明从多伦多带到麻省理工学院,作为其第一位成员创立了 MIT 媒体实验室可穿戴计算项目。 用实验室创始主任尼格罗庞蒂(《数字化生存》作者)的话说:“Steve Mann 是一个完美的典范……他坚持自己的愿景,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新学科。”

Mann还在 1998 年发明了智能手表可视电话(可穿戴计算机),2000 年登上Linux Journal封面,并于2000年2月7日在IEEE ISSCC2000上发表,被评为“可穿戴计算之父”。 时至今日,多伦多仍然是可穿戴技术发展的国际重镇。

Mann的其他一些发明包括 HDR(高动态范围)成像—现在几乎应用于所有商业制造的相机,比谷歌眼镜早30年的EyeTap 数字眼镜,以及 Metavision(元视觉)的概念及其实现 ,即可视化视觉、感知传感器和感知它们的感知能力)。

Mann还是Meta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Meta 是一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初创公司,筹集了 7500万美元用于开发 Metavision元视觉眼镜。
京ICP证041343号 京ICP备120058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0565号
Copyright 2004-2023 版权所有 价值网